东南网11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黄谨 文/图)正在举办中的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锁定泉州,将这里作为分会场,举办一场阿拉伯非遗大展。
昨天,200多件来自阿曼、黎巴嫩、巴林等国家和地区的首饰、服装、编织物、生产工具等摆进了泉州海交馆馆。
11月27日至12月2日,来馆四楼看看,充满异域情调的手工制品,带你进入《一千零一夜》描述的阿拉伯童话世界中。
阿拉伯艺术节由中国文化部、外交部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联合主办,是“中阿友好年”的重要内容,时间持续近三个月,全国有近10个省区市参与。此次阿拉伯非遗大展,也作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系列活动的子项目之一。
来泉州布展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工作人员小庄介绍,泉州是继西安、银川后的第三个展出地。这三座城市都是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重要城市,但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唯一的代表城市,所以主办方主动提出进入泉州展出。
小庄说,200多件展品中有一部分是在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馆的陈设,也有一些展品是为丰富展览而特意从国外用集装箱运来的。
OB视讯
阿曼的首饰让人印象最深,走进展馆你就能看到一些制作工艺复杂的项链、手镯,风格和咱们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喜欢的银饰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介绍,阿曼女人有种项链,形状如中国古代的锁,可供装饰和防卫使用,在当地的宗教看来还有辟邪的作用。这次展览中有一条项链也挺特别,除了复杂的装饰外,还用两大两小两块钱币挂在项链上装饰。钱币上分别写着年份1914、1780等字样,海交馆工作人员辨认,认为这是某个国家发行的货币。
女人有繁杂精美的项链,男人也有专属饰品。在阿曼,作为男性象征的固定配饰,匕首曾像西方男士佩戴领带一样常见。匕首由银子精工制造而成,现在主要在典礼上用到,这次展出不少花纹不同的匕首。
你看,展品中有制作纯金丝线的纺锤,为了控制金子的使用,制作线的人和纺织者要运用小小的天平秤来计量。还有一件又长又宽大的红色袍子,上面绣满了蝴蝶纹、花纹的金线,工作人员说,在当地,这样的华服应该是属于新娘子的。
在巴林,4000多年的采珠史与他们的文化同样悠久。在属于巴林的展品中,就有当地采集珍珠者使用的一整套工具。比如打捞贝壳的用品——采珠人用的重绳,粗粗的麻绳下挂着很重的砣OB视讯,帮助测量水深。采珠人潜水时使用的手套、打捞用的漏斗,把贝壳捞上来取出珍珠后,还有筛选珍珠大小的工具,以及收纳珍珠的盒子等。
充满异域风情的各种盆盆罐罐也挺有趣。比如黎巴嫩使用的手工浮雕铜火盆,花纹精美。整体高约60厘米,高脚杯一般的底座,盖子可以打开。据介绍,这是黎巴嫩人冬天取暖用的,放入炭火后,热气可以从盖子上的镂空花纹和小洞中散发出来。
阿拉伯国家的人喜欢饮用咖啡,所以他们使用大大的咖啡壶和各种容器制作时也用上了复杂漂亮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