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OB视讯 > OB视讯新闻 > 行业新闻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

2024-04-28 11:16:17
来源: 网络

  由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策划,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和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在西泠印社、河南印社支持下OB视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协办的“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自2020年12月18日开幕以来,引起了海内外篆刻界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观众踊跃,好评如潮,荣获了2020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2021年4月10日至17日,该展的“中国印文化大讲堂”又连续举办了七场高端的学术专题讲座,邀请全国在印学领域学有专长学者前来传经送宝,广受听众欢迎。4月24日,心心相印展主办方携手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举办围绕印文化的“印苑雅集”大众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学者与大众参与,将本次展览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本次展览以中国印章发展史为主线,汇集中国历代玺印与明清以来名家篆刻作品、古玺印谱和篆刻家印谱,以及以“四大国石”为主的名贵印材,展品总数560件,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品为基础,汇聚了西泠印社、河南印社、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与海内诸多鉴藏家的珍品。“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慨然借展古印章、古印谱多达50件,这也是西泠印社珍贵文物名品,第一次大批量来到上海展出。其中70%以上的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时间跨度近3000年,堪称一部中国印文化微缩史。

  在古玺印与明清名家篆刻展品中,如秦代蛇钮官印“榦官”,韩天衡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三国曹魏时期的金质官印“关中侯印”等,都是中国玺印篆刻史上难得一见的珍品、孤品。明代文人篆刻的开山鼻祖文彭“琴罢倚松玩鹤”、何震“听鹂深处”,清代皖派篆刻宗师邓石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吴熙载的自用四面方竹印,近代金石大师吴昌硕的九方田黄自用印等,均为彪炳印史的典范之作。此外西泠八家与晚清以来篆刻大家均有作品登台亮相,全景式、系统性地反映了我国从战国至当代的印章发展状况与整体的艺术面貌。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图1)

  古印谱方面,明代的三部藏之金屋的古玺印原钤印谱:《顾氏集古印谱》、《范氏集古印谱》、《松谈阁印史》,都是少之又少的国家级瑰宝。历史上艳称的三堂印谱——晚明张灏的《学山堂印谱》、清初周亮工的《赖古堂印谱》、乾隆间汪启淑的《飞鸿堂印谱》,也都汇聚一堂,让观众大饱眼福。另外,在印谱史上最豪横的皇皇巨著《十钟山房印举》,此次不仅展出了陈介祺个人最终集藏七千多方玺印的《十钟山房印举》104册本,也有他最早编辑的28册版本。更有三百年来印学家一直只闻其名、无缘谋面的海内孤本《孝慈堂印谱》,这本由西泠名家黄易之父黄树穀辑藏的神秘印谱,也在本次展览中初次亮相。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图2)

  在印材部分,展出了以四大国石(福建寿山、浙田、浙江昌化、内蒙巴林)为主的珍贵印石170余方,其中有寿山田黄、汶洋冻、荔枝冻、三彩芙蓉等名贵品种。在此之中,既有清代流传的印石名品,也有近现代雕钮大师的精品,给人以琳琅满目的感受。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图3)

  此次展览展品之多样、品质之高端、学术之丰厚、规模之庞大,可谓空前,全方位展示出中国印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印文化展示、研究、传播等方面开创出新思路,是一个具有重要的艺术鉴赏与学术研究双重价值的展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表示:“中国印章出现于殷商时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及至今日,印章在我国以及全世界仍有着广泛应用。除了实用功能,印章也被赋予了高妙的艺术属性,先后衍生出先秦、秦、汉、魏晋及唐、宋、元的各式印章,以及明清以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人篆刻,形成中国独有的印章(篆刻)艺术。此次展览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印文化而言,它仅是豹之一斑,但是它对于爱印人乃至广大观众而言,也许是有着一斑窥豹的效应。”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图4)

  主办方于展览之际,在韩天衡美术馆开启了“中国印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邀约七位国内印坛名师登堂讲座,主题多元,内容丰富。不仅增进了广大观众对篆刻艺术的深入了解,也增强了印学研究者之间的交流。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图5)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朱培尔围绕《篆刻向何处去》这一主题,指出我国印章发展在经历秦汉古玺印和文人篆刻两个阶段中,因宋元以来文人士大夫的参与,使篆刻创作实现了从不自觉到自觉投入的根本转变。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印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孙慰祖为观众作了《明清文人篆刻的生成与艺术内涵》的讲座。他认为文人用印,先有心理需求,再有文人篆刻。其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唐宋元时期,文人用印从古玺印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系统。二是元明之间,从文人用印到刻印转变,形成了早期篆刻家。

  已八十高寿的著名印学专家、西泠印社理事徐畅先生以《古玺印图典》为资料基础,从三方著名的殷墟商玺为起点,探讨古玺的起源,并从断代顺序分别介绍了商玺后的西周玺、春秋玺;又按照地域划分阐述了战国中秦玺、楚玺、齐玺、燕玺、三晋玺这五大国别古玺的各自特征。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西泠印社社员韩回之以《七千年印章材质演变漫谈》为题,从古西亚、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地区最具典型特征的印章讲起,把不同时期印章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从形制、纹饰、题材、功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序追溯,并与同期的中国古玺印作横向比较,揭示出世界印章发展的整体脉络。

  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副馆长张炜羽主讲了《历代印谱漫谈》,介绍了宋元时期著录于文献中的有关早期印谱资料,并在“古玺印印谱”和“印人篆刻印谱”两大基本类别基础上,将印谱分为“原印钤拓”、“摹刻原拓”、“木刻翻模”等不同版本,并结合展品对一些知名印谱做了详细介绍。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在《走向21世纪的中国篆刻艺术》讲座中,重点介绍了当代篆刻艺术在主题性创作的拓展、印材多样化的利用、展览形式的变革、文化功能的提升等新动向,尤其是在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2008年北京奥运会发布“中国印”之后,篆刻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难得露面的西泠印社理事,著名书法篆刻家余正先生,虽已八十高龄,但他的《谈篆刻》讲座,吸引了浙江、江苏、山东、山西、黑龙江等地的近二百位听众专门赶到上海前来聆听。余正先生阐述了如何深入学习篆刻、把握秦汉传统印风与明清流派印风,分析了各个风格的利弊得失。同时,以西泠印社前辈的楹联内容为例,希望篆刻作者不慕荣利、刻苦钻研,树立正确的文艺观与价值观。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图6)

  4月24日,主办方在韩天衡美术馆举办了印学座谈交流会,邀请30余位国内顶尖印学研究者参与。交流会上,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王宏伟提出,这次的展览是近40年来国内最精华、水平最高的印学展览。目前在国内从事金石篆刻的人非常少,但篆刻的影响又非常大。这些年来西泠印社一直在推动篆刻的大众化,推进传统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雄志介绍,书画印从大范围上看是同源的。作为凭信的印章,在中国社会无处不在。到了现代,自北京奥运会以篆刻为会徽后,篆刻得到了进一步大众普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认为,篆刻是中国非遗,也是世界非遗。非遗滋养了中国文化,树立着文化自信,我们的民族精神在非遗文化中呈现出来。非遗也在通过院校专业的教育,实现着进一步传承。

  为了使高雅的印文化进一步走向大众,主办方携手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办了一场生动活跃的“印苑雅集”活动。特设大众体验区,吸引了众多篆刻爱好者与观众前来参与。其中在“铁笔春秋”篆刻观摩体验区,来自上海书协的三位篆刻家,现场展示从起稿、修改、上印、覆写、初钤、复改到完稿的印章篆刻过程,指导现场体验者亲自感受篆刻印章的过程。“计白当黑”墨拓观摩体验区,由海上善拓者现场介绍、演示、指导捶拓的技法,协助在场观众来完成自己的汉砖捶拓作品。“朱迹留痕”印泥制作观摩、印章钤印体验区,特邀“耘萍印泥”传人,现场展示印泥的制作过程,同时邀请篆刻家教授观众正确钤印的要点,打出自己的一方精准、明亮的印蜕。“制册成函”印谱装帧体验区,古籍善本修复专家现场演示制作线装书的全过程,包括裁纸、压平、穿线等步骤,专家还指导体验者亲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带有自己印记的线装印谱。在“琳琅美石”国石摩挲赏玩区,于数百种绮丽石品中挑出的众多优品,吸引了大量爱石之友。“善工利器”刻刀制作观摩区,特邀上海地区独具匠心的制刀名家,演示介绍篆刻刀从选材、淬火、切磨到包皮完成的制作过程。而在“见印说印”印学知识问答区,针对展览中出现或展示的内容设置的五十道印学知识问答题,鼓励了当场许多观众从展出中找寻答案,参与答题,进而了解更多的印学基础知识。

OB视讯篆刻印章、印泥修制、印谱装帧 中邦印文明大展让公家体验古代金石文明 北晚新视觉(图7)

  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韩回之先生介绍,长期以来,韩天衡美术馆和上海工艺美院在传统文化普及和美学创新教育上,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美术馆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美学公共普及平台,院校集中了专业的师生和教育体系,尤其工艺美院是艺术、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基地,双方的合作能有很多前沿性的跨界突破,让更多文化、美学元素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城市注入更多的美。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许涛表示:“篆刻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之一,融合了金石技艺和文人精神。此次印文化大展的举办,上海工艺美院很多90后甚至00后师生参与进来,对展品、名家讲座乃至大众体验活动进行组织筹备、数字积累和大众传播,让我们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代际相传与发扬光大的希望。”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OB视讯OB视讯

020-888-8888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