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OB视讯 > 展厅设计

OB视讯展厅打算计划典型6篇

展厅面积:m²

  在餐饮空间的设计领域中,现代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这些文化财富进行了拓展与继承。因此,对现代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不仅能够发展和继承优秀文明成果,也能帮助提升我国室内设计领域的总体水平。不仅如此,由于现代人对消费过程中的消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切实改善消费环境,才能达到带动消费的预期目的。综上所述,别致、优雅的格局与环境能够促进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同时,能大幅提升我国诸多中式餐厅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餐饮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运营模式,都与过去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中式餐厅大多已从过去的小规模经营转变为现在的多家连锁店共同经营的模式,一些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甚至还将触角伸到了国外。在运营模式上,一些餐饮企业已不再仅仅只做单纯的餐厅,而是同时增添了宾馆、洗浴以及娱乐等服务,从而实现了综合性、一体化经营。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文化多元性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不仅融汇古今,也贯穿中外。可以说,现阶段的餐饮行业的职能已不光是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服务,也包括文化的有效传播。在设计中式餐厅室内空间的过程中,其方式的演变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得到了多元化的现代中式餐厅设计风格。

  作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中式餐厅有着高度物化的特征。每个时期的中式餐厅室内设计实际上都体现了该时期整个社会所具备的生产力水准。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体系中,审美意境受到高度的重视,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对餐厅进行美化,能够给消费者以不同程度的审美体验。设计师在设计中式餐厅的室内空间时,往往会在室内进行诗画作品的悬挂和艺术收藏品的摆放,并在装修时尽可能多地使用木质材料,从而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传统意义上的中式餐厅室内设计呈现出这样一种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形式,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我国文化历史积淀的影响,在这其中,尤以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的中庸、自然、清净等思想为甚。尽管这些思想文化内容也存在着种种的不足和缺陷,但这些思想都对当时的社会潮流起到了较强的引领作用,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也未能彻底摆脱这些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也最终成为了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OB视讯展厅打算计划典型6篇

  随着近年来整个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大踏步前进,越来越多的人们看腻了现代化城市的钢筋水泥、灯红酒绿,更愿意回归自然,并在自然中寻觅质朴、清新的归宿。现代中式餐厅实际上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尝试对传统文化进行延展与创新,并将经过了延展和创新的文化实际应用到现代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之中,实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历数取得了较为辉煌成就的餐饮企业,其中有许多都是较好地运用这一点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较为有利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正不断加快与外来文化进行交融的脚步,在餐饮行业尤其是这样。在进行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时,也会运用到很多外来的文化元素,采用外来风格的设计方式,并在具体设计时运用到大量的外来设计方法、设计理念、工艺材料、造型方法等,如图1所示,为中式餐厅中的壁挂,采用编织的工艺,结合餐厅的氛围而设计。这些变化和设计都能较好地促进我国与外国在文化层面上的交融,也通过集中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迎合了现如今大多数人的消费与审美需要。

  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还是日益增强的国家、地区间的联系,都促使了现代化中式餐厅室内设计风格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今,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环境已经不再简单的满足于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开始越来越多的引进国外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而且在品牌设计、连锁经营、餐厅环境设计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接纳。为了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在进行中式餐厅室内设计过程中,植入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使其具备了深厚的审美文化和传统文化,同时还囊括了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好的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而且还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推动我国餐饮文化的发展。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不同时代的文化发展和生产力状况紧密相连,同时无论在室内设计风格还是设计理念,都具备特定的文化、精神和心理结构,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价值。中式餐厅室内装饰小到笔墨字画、家具摆设、艺术收藏,大到建筑构件、飞檐挂罗、隔扇门窗,都可以更好的呈现中国文化特点,体现出传统文化魅力的环境美。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几种目前较为主流的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风格。

  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看惯了城市中的现代化建设模式。因此,常常更愿意将视角转向对自然的寻觅与追求。中式餐厅作为人们主要的消费渠道,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巨大影响,从而将经营的目标转向对消费者需求的迎合与满足,这实际上也就决定了中式餐厅室内设计的落脚点与着眼点。设计师在设计餐厅室内空间时,往往会使用大量来自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在隔断包房时使用屏风,在装饰包房与大厅时使用木质材料,并悬挂书法和画作等,这实际上都算是应用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包房中所使用的古色古香的窗帘、茶几、桌椅、茶具等,也都源自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可以说,在现代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中尽可能多地使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一方面能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斗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工艺形式,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斗拱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近年来的中式室内设计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式餐厅室内设计。一般情况下,门的设计、制作以及所用材料大多是现代化的,但其中基本都会运用斗拱技术。这种造型大多具有相当强的独特性,能够较好地体现我国优秀的传统OB视讯文化元素,也成功地将其融合到了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之中。除斗拱以外,屏风也是餐厅中常见的对用餐空间进行隔断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对屏风进行装饰,使用诸如花、鸟、鱼、虫,以及各类吉祥物等图案来迎合餐厅环境。在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中,屏风的适当运用已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时尚,能够更好地使餐厅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装饰图案可以算得上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在这其中,不仅能够折射出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能解读出当时的政治、宗教、伦理、思想以及种种风俗习惯。因此可以说,装饰图案是全社会各环节、各部分文化的综合体。实际上,在我们物质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中都有装饰图案的应用,如雕刻、陶瓷等。而在近年来,装饰图案在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使用,在屏风、墙面、门窗、棚顶,甚至地毯和灯具中都有出现。例如,若在中式餐厅的门窗上进行传统装饰图案的雕刻,将很容易给人一种质朴、清新之感,赋予消费者以极大的审美乐趣;而若在墙面上装饰以荷叶、鱼的图案,能够让人感到一种愉悦、放松和亲近之感。装饰图案与传统图案相比,有着更加精炼、抽象的特点,其运用了归纳和简化的手法,整理并提炼出传统图案的精髓,对其中相对复杂、繁琐的图案进行概括,在使其单纯化的同时又不损失图案的意蕴与装饰美感。在设计中式餐厅的室内空间时,应坚持现代化设计理念,并在其中适当融入我国古典文化元素,从而实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满足空间功能时尚化、高效化的需求。

  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众多艺术表现元素中,色彩无疑是最为美妙的一种,其在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只有充分运用色彩元素的特点,给消费者以足够的视觉刺激,才能使中式餐厅室内空间能够在整体上达到人们对于审美水平的需要,最终赢得顾客的喜爱。在我国,有青、黄、红、白、黑的传统“五色”体系,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特点,例如,黑色能够给人以肃穆庄重、典雅大方之感,其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使用,也是许多西方国家的传统色;白色能给人以淡雅、洁净之感,在现代设计中较多地与黑色一起出现,形成鲜明对比,若白色的使用较为合理,则能够使室内空间变得更加纯净,从多样化的色彩中脱颖而出;红色象征和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其还是喜庆、吉祥的象征,不仅在婚庆仪式中经常出现,在古典建筑、建筑彩画中也十分普遍;黄色在古代象征着皇权,意味着尊贵和权力,因此只有皇室建筑才被允许使用,故宫中的装饰就大多以红、黄为主;而青色是人们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有着典雅、高贵的特点,在我国古代的青花瓷,以及传统建筑的斗拱彩画中,青色都是关键性的色彩。就思想流派而言,在我国儒家学说体系中,用色彩对道德、人格进行比喻,并要求人们的用色必须符合礼制;道家认为黑与白互相、相生相克,因此在道教建筑中黑白两色十分常见,这对我国传统绘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佛教中,壁画主要以五色重彩为主,敦煌壁画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就风格而言,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大多是拥有较多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化风格,这种所谓的现代中式风格实际上是以一种现代化的形式将我国古典文化元素应用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之中。现如今,这种设计风格正在逐渐成为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的主流,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若建筑层高相对偏低,可以使用钢和玻璃等材料来对建筑进行装饰,这能有效避免棚顶与墙面对消费者造成压抑感。与此同时,在打上灯光之后,还能给人以一种相当壮观的视觉冲击力,可谓一举多得。类似这种设计,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对我国的传统装饰语素进行了变革。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和创新也日渐频繁,由此将使得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多元化的特点,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发展与传承,也实现了中外文化元素的有机结合,最终在规模相对固定的餐厅室内空间中体现出多种文化形式,满足与迎合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计师只有努力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富,做到博采众长,才能提升现代中式餐厅室内设计水准,使其更好地为餐厅的经营和发展服务。

  [4]曹媛.谈新中式风格餐饮空间的软装饰设计[D].山西大学,2015.

  [5]李瑶.中式园林技法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宋庄拥有北京乃至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宋庄的艺术产品上市交易量和流通日趋活跃,对宋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那么从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来看,最终将取决于能否为艺术家们搭建一个宽广的艺术品展示、交易和专业交流的平台,便于艺术作品的经营和交易,在宋庄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艺术市场体系。

  目前,就展示设计而言,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展墙、展柜、图片、文字及灯光等传统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科技手段,展示设计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种展览越来越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次设计的展厅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形状接近于正方形。在区域分布设计上,讲究层层递进,重点区域重点设计。通过使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深度互动,让整个展厅散发人文氛围。在作品展区中,突出灯光的使用,将书画的内涵展示出来,让观众喜欢并传播这种文化氛围。此外,本次设计方案考虑了实体设计和虚拟展厅的结合问题,建议在实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网络展馆,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即可观看展览。

  本展厅按照功能的划分共分为四个区,第一区是多媒体走廊区,第二区是多功能放映区,第三区是主展区,第四区是会客区。展厅的全新设计布局如图1所示,展厅的规划全貌图如图2所示。

  本展厅入口为一段多媒体走廊。两侧的弧形墙壁由多块显示屏拼接而成,走廊的地面由钢化玻璃铺成,玻璃下方是拼接的屏幕。两侧的墙壁播放动态的国画影像,地面上的显示器则根据墙壁上播放的不同画面而改变内容。例如,墙壁屏蔽播放的是莲花画面,地面上就是鱼儿在莲叶间游泳,墙壁上是牡丹花开,地面上是鲜花铺路。观众经过多媒体走廊犹如穿越了时光隧道,进入古香古色的书画世界,徜徉于笔墨之间(图3)。

  主展示区为观众营造舒适的观赏氛围,采用简洁的中国风设计,通过灯光设计让观众把主要精力在画作上(图4)。主展区还设有休息区供观众短暂休憩(图5)。除了画作的实物展出之外,本设计中还设计了部分交互式屏幕展出画作。

  本展厅部分画作使用交互式屏幕进行展出,屏幕使用高分辨率的触摸式显示屏,屏幕上的画作是动画显示。例如,画面上的叶片随风飘舞、鱼儿悠闲游动等。通过观众触摸屏幕还可以产生交互,显示更多画作信息,还可以实现对画作留言并分享到社交网络等功能(图6)。

  多功能厅采用超宽弧形幕营造全景视觉。观众可在此欣赏关于画作的创作故事、画家访谈以及相关纪录片。本多功能厅还可作为拍卖厅或者会议厅使用(图7)。

  会客区设置在游览线路的终点位置,观众在欣赏完全部画作之后可以和相关人员进行洽谈。会客区采用私密设计方案,也可接待贵宾使用(图8)。

  本展厅的设计分为实体设计和虚拟现实两部分,根据实体展厅的布局开发相应的网络展厅,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观看展览。通过交互式控制按钮,观众犹如置身真实的展厅之中。观众可以自由进退,选择向左或者向右游览,点击画作热区即可进入画作的完整页面,对画作进行点评甚至购买该作品(图9)。

  基于数据平台的分析,强大后台的数据分析,将有利于全面展示书画展的浏览情况。例如,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某个画展的访问人次,某幅作品的浏览时长、人气等信息(图10)。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提出以上概念展厅设计方案,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书画作品展示的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的采用为艺术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使广大艺术爱好者享有可以满足多样需求的艺术资源。

  展厅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展厅自身的魅力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展厅的设计过程中加入艺术的因素是提高展厅自身魅力更简约也更直接的方法。无论是从798艺术区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国内外其他艺术区的发展模式来看,宋庄画家村似乎也不可能超出这个发展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的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中国最大规模的原创艺术聚集地,在当今信息技术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机遇下,如何实现“中国・宋庄”的艺术魅力、产业活力、品牌影响力,还需要持续地探索和奋进。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改立项项目“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生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组成员:闻立鸥、肖艺、孙春星、祝冬雨、肖照宇)

  [2]王飞.倡导观念变革降低展览成本――谈“适度设计”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1).

  [3]孙立峰,钟力,李云浩.虚拟实景空间的实时漫游[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9(6).

  [4].由现场图像序列建立自然环境三维全景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S1).

  摘要:在阀厅钢结构建筑物设计时,依据工艺要求,通过合理布置柱距,减少刚架受力,达到节约钢材的目的,通过具体的设计实例,说明柱网布置对工程用钢量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设计并不是以牺牲结构的安全性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关键词:阀厅钢结构;优化设计;用钢量

  直流输电是电力系统中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随着电力系统技术及国民经济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提高,直流输电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不断的发展。直流输电主要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直流输电线路两端必须要设置交直流转换的换流站,而阀厅是换流站内最重要的建筑物,关键的电气设备都放置在阀OB视讯厅内,阀厅是整个换流站的心脏;阀厅建筑物结构选型及主结构采用的材料,不但直接影响阀厅建筑物的工程造价,而且对阀厅建筑物本身施工工期乃至整条输电线路的运行工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国内某换流站低端阀厅为例,在主体结构体系、辅助结构体系和连接节点设计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说明设计方案对阀厅建筑物的工程造价及工期带来的影响,供类似工程设计时进行参考。

  国内某换流站低端阀厅钢结构项目,建筑面积3534.3m2,长76.5m,宽46.2m,最大柱距11m,最小柱距4m,刚架檐口标高18.5m,分两跨,一跨一个阀厅,单个阀厅跨度为23.1m;阀厅内的主要设备为电气设备,每个阀厅内设有6个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及其它电气设备,因电气设备的特殊性,主要的电气设备如换流阀等都悬挂于屋架下弦,屋面为双坡屋面,设外天沟有组织排水。平面布置图见图1所示,结构布置图见图2。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依据现行国家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和电力行业标准:DL/T5223-2005《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等国家规范、规程及电力行标准的要求,在满足原使用要求,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为合理降低工程造价,从两个方面对阀厅钢结构的设计做出优化设计建议。

  受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布置及电气设备特殊要求的限制,阀厅柱网布置不是很灵活,但也不是不能进行变通,原设计采用的是依据换流变压器的布置来设计柱网的,即一个换流变压器一个柱距,导致最大的柱距达到了11m,而最少的柱距却只有4mOB视讯,差不多相差3倍,为便于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和实现标准化,这就导致了用钢量的大幅度上升,从而进一步影响阀厅的总体造价。

  原设计在两个阀厅共用的墙面处设混凝土框架砖砌防火墙,将屋架直接支承于A、C轴防火墙上及B轴的混凝土框架上,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原设计方案基本上每一榀屋架最少要承担一组换流阀的重量,最多的如6轴屋架,差不多要承担了3组换流阀的重量,原设计屋架弦杆截面为H350x350x14x25,腹杆最大的截面为方钢管250x12,最少的截面为方钢管150x8。经与工艺及其它专业仔细比对,发现完全可以在换流变压器中间再设一榀屋架来分担换流阀厅重量,如图3所示:这样的话,基本上形成了两榀屋架承担一组换流阀厅重量,大大的减少了屋架的受力,从而降低了用钢量,经计算,屋架弦杆采用2 L160 x 14,腹杆采用2L100 x 10及L125 x 12背对背组合成T字形截面,可以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规程规定的各项要求。

  优化后的单个阀厅屋架总体数量(16榀),虽然比原方案(9榀)要多,但给后面的阀吊梁、支撑布置及屋面檩条带来了极大的优化空间。如主阀吊梁,优化前的截面是H588x350x12x25,优化后的主阀吊梁截面是HW250x250 x 9 x 14;又如屋面系杆,原设计是方钢管250x6,优化后是方钢管120x6。

  另外,原方案在两个阀厅共用的墙面处采用混凝土框架砖砌防火墙+双层保温彩钢板,优化后的方案采用的是钢框架夹芯岩棉防火板,虽然用钢量有所增加,但优化完成后,经公司相关部门的统计,原方案主钢结构的用钢量是629.5吨,优化后的用钢量是399.2吨;原方案在B轴是采用的混凝土框架+砖砌防火墙贴彩钢板结构,优化后的方案在B轴采用的钢框架柱+岩棉夹芯彩板结构,用钢量不但没有增加,而且构件全部工厂化生产,现场只需吊装,加快了施工进度,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原方案设计时,连接节点大多是采用焊接连接,特别是屋架弦杆和腹杆,屋架分段及钢柱分段等现场拼接位置采用的都是焊接,这给工厂制作、运输、安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屋架弘杆和腹杆采用焊接连接,不但给工厂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大跨度屋架导致的大件运输带来运输困难和成本的增高,工地现场拼接连接节点采用焊接连接,导致工地现场焊接工作量骤增;同时,工地焊接受条件的限制,焊接质量不可靠;因焊接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返工比比皆是,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优化后,屋架弦杆与腹杆的连接节点及屋架分段位置的拼接连接节点、钢柱分段位置的拼接连接节点,采用的全部是螺栓连接,便于车间数控化加工,不但提高了加工精度,同时也缩短了车间制作周期、减轻安装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并缩短工地吊装工期,同时对运输安装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就成为了人类经济与文明发展的标杆,人们一直笃信其对于发展的决定性的意义。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一系列能源危机爆发,许多城市逐渐从工业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城市传统工业难以为继,旧工业建筑被闲置和废弃,成为尖锐的城市问题。[1]这些产业类的历史建筑亟需重新改造以发挥出新的价值。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初就开始了对旧产业类建筑的保护与改造的探索。其中先后经历了突破建筑修复的固有理念的发展初期;城市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期;以及80年代以后总结经验颁布相关法案的三个阶段。[2]通过长年的积累,已经发展完善了成熟的理论体系。然而相比之下,在国内的人们似乎仍对旧产业建筑的诸多价值缺乏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旧产业类建筑的改造保护,而且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较为成功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际案例也大多局限于个别区域内。所以我国产业类建筑的改造保护仍然需要大量不同方向的探索。基于此,本文就以“浦口火车站改造”设计课程的一个方案为例探索旧产业类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在具体实践中的原则与手法。

  本文教案为东南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2教案。要求对浦口火车站进行扩建设计,利用原有线形月台空间,将其改造为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10000m2,分为扩建部分(4500m2)与改造部分(5500m2),扩建部分要求有序厅、临时展厅、固定展厅、报告厅、会议室、图书室、库房等功能。改造部分要求有研究室、档案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功能。其中改造部分不需有太多改动,轨道部分可进行局部拆除和调整,月台站棚部分应尽量保留。

  从清代洋务运动中以官办军工产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化在南京开始开花结果以后,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就迎来了一段产业类建筑蓬勃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中华民国建国以后,南京便开始了作为国家首都的一段的记忆史,其间所建造的产业类建筑不仅在经济上对南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更是在城市记忆、文化承载上为南京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浦口火车站就是这种时代的产物。它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也是国内首个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而目前,在进入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期后,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进二退三”的发展阶段[3],诸如浦口火车站这样的产业类建筑迫于经济调整的压力而被废弃荒置,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然而随着新的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逐步形成,浦口火车站迎来了新的转变机遇。从南京的总体规划来看,浦口火车站位于主城区、江心洲规划区、江北规划区三者之间。南京主城区随着河西区早年规划的逐步实施已经逐步趋于饱和完善,江心洲方面,中国新加坡的联合城市规划已经设计完毕,将来将成为激活整个南京以及吸引外来游客的RBD中心;而江北在规划中将成为次于主城区的副城区进行南京新一轮的发展。如果在规划中的江北沿江的经济走廊能够完全实现,那么处于该经济走廊关键节点上的浦口火车站必定将作为承载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点激活并带动江北沿江经济活力的迸发。目前就火车站周边的业态来看,多以餐饮、旅馆以及零售业为主,社区服务功能较少且分布不均,并不能形成活动聚集的中心。除了火车站原先保留的站前广场及自身的等候大厅以外,多是形制较为陈旧的小尺度民用建筑、餐饮,旅馆以及零售业等零星地分散于其中,再外圈就是一些公司。在人流方面,目前附近的居民较少,人烟稀疏。江岸处有目前方圆15公里内唯一的码头,早晚主要是一些上班族通过码头从江对岸到此上班。只靠本地的人来使用的话不一定会形成规模效应。由此看来,如何从周边出发,通过对产业建筑的保护性改造来整合周边的业态资源,同时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化符号,从而激活城市,唤起城市记忆,并吸引更多的人流,就成了本次设计的重点。浦口火车站自身的站前的长廊、等候大厅以及站棚建筑都保留得较为完好,除了一些油漆脱落以及混凝土裂纹外,基本没有什么结构性的残损。而且建筑的细部较为精美,形制独特,能够代表南京近代产业建筑发展的节点特色。目前站棚与等候大厅之间加建了一排群房,其混凝土内的钢筋已经开始锈蚀,甚至有整体的剥落,建议整体拆除。除了火车站本身,周边的小尺度建筑在价值虽然上没有火车站本身重要,但是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该区域建筑应有的特色,建议部分保留。

  通过以上对于场地将来的总体规划、周边业态、图底关系以及建筑保存现状的分析,本设计方案强调并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设计项目的功能定位:鉴于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主城区,江心洲规划地块以及未来的江北副城三者的交汇处,而且作为南京过去民国首都史中重要交通建筑的痕迹,承载了城市的文化记忆。为延续南京的这种城市文脉,本设计方案将该项目的改造方向设定为交通博物馆。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与建筑原本作为交通场站的功能进行衔接,也能够将场地本身原有的精神特质反映出来。在建立了该场地所特有的精神符号之后,辅之以一些独特的体验与休憩,便能将场地周围社区的活力带动起来,而且结合长江沿岸便利的水上交通体系,与周围较小尺度的能够体现近代南京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一道,也能促成以南京近代史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文化经济圈进入上位城市设计中,从而吸引南京主城区、城外的人流,形成未来与江心洲生态旅游圈并驾齐驱的南京城另一个活力增长点。(2)改造方法的创新:建筑体量的改造,不仅能形成新的建筑空间满足新的功能需求,还会在建筑外部形象上产生一定效果。常见的建筑体量改造手法包括五种:内部体量加建、外部水平加建、外部竖向加建、体量穿插加建和体量包裹加建。[4]本次建筑改造的用地范围,南至车站候车大厅,北至车站站棚与南边建筑群的交汇处。由于南侧候车大厅建筑主体无论是立面,结构还是内部空间方面保留都非常完好。而北侧向北延伸的站棚铁轨,作为当年机车发车的地点,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所以本方案总体上完好地保留南侧候车大厅的主体建筑,并在北侧站棚上使用包裹加建的方法,顺应场地现有的条状的建筑机理;引入与当地建筑普遍拥有的坡屋顶的形式,在体量交汇处利用钢结构大跨形成空间节点;从外部促成建筑整体与候车大厅主体建筑体量关系上的新旧对比。然而仅仅是顶部与立面的包裹覆盖是无法形成更具活力的空间。所以在覆盖的顶面下方辅以体量穿插的方式,使建筑内部促成条状的坡屋顶与条状站棚空间关系上的新旧对比,并在完整的覆盖空间下方形成尺度不一但连续的“空”,丰富建筑内部的空间层次,增添参观活动的趣味性。(3)建筑流线的衔接:首先从加建建筑整体出发。该方案设置了一个主入口、一个次入口以及一个办公入口。入口门厅设置在候车大厅的轴线上,这样,加建建筑在外部流线上与原有建筑群的空间轴线对接,延续人们记忆中原有的进入方式,增强了仪式感;次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与门厅相接的临时展厅处,使其作为参观流线的终点而存在;办公入口则设置在建筑西侧一层仓库与西北角的临时展厅之间的庭院处,使办公、仓库卸货、参观的流线分离,互不干扰。建筑一层的流线主要是由一系列穿插于连续坡屋顶与旧有站棚之间的“盒子”所划分的,这些盒子作为一个个基本的展厅单元,将一层平面的展览流线大体分于中央大厅的两侧,与建筑北面端头的放映室一道形成平面层面上的参观流线的闭合;而一层与二层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位于中央大厅的主楼梯所构成的竖向流线所确定的,参观人流在参观完一层的主要展厅之后可以通过明显的中央竖向流线系统通向二层,进入阅览室功能部分,或者进入茶室,东西两侧各有楼梯将人流引到一层的室内或室外与一层的流线相衔接,当然,人们还可以从茶室出室外沿着室外步道向北延伸,从不同的标高层面体验站棚顶面的空间,或者由阅览空间出室外向南通过一段室外的步道进入对面候车大厅的二层继续游览,形成新建筑内部流线与旧建筑内部流线)结构与细部处理:本设计尽可能地延续原有产业建筑的工业风格。因此,从建筑结构到建筑的表皮等,除了为强调亲切风格的展厅体块所使用的木质材料外,均使用金属材料,以体现改造建筑整体的工业风格。结构上,将屋面与建筑外墙一体化考虑,用“门形”大跨钢结构将建筑屋顶与墙面一体化的外表皮托起,在建筑内部形成了相渗透的大跨空间,在建筑外部使得侧立面形成与等候大厅建筑主体统一的整体感、厚重感,模糊了屋面与外墙面的界限从而形成建筑的第五立面。并且与原有建筑小柱距、框架式的承力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延续建筑整体原有风格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点。使建筑具有极其独特的个性和韵味,时代感和工业美感充分地表现出来[5]。细部上,为避免室内的展览光线不自然,除了建筑南北两端的玻璃幕墙,该方案尽量使用天窗或侧窗作为南北向进深较大的展厅自然采光的主要方式。站棚顶部的步行道需要考虑上人,为避免对站棚的结构性破坏,必须要为之设计一套新的承力结构与站棚自有的两端悬挑的承力结构脱离。因此在旧与新的交接上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太原国际机场新航站作为北京奥运备降机场已于今年7月中旬投入使用,科技馆、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已经开工建设,其余工程将于年内陆续开工,两到三年内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展现在人们眼前,成为未来太原的标志性建筑。

  “十大建筑”的建设,涉及文化、体育、科技、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其功能与作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十大建筑’的建成,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省城太原集聚辐射效应和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和山西省副省长双重身份的张平先生在山西大剧院开工建设奠基仪式上的这番话,可以掂量出“十大建筑”对于太原乃至整个山西未来发展的份量。

  省城“十大建筑”位于太原市小店、晋源、万柏林三个区,其中,山西省科技馆、图书馆、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美术馆位于长风商务区内的文化岛上,煤炭交易中心位于文化岛的北侧。

  望着一片片工地,听着挖掘机的轰鸣声,我们看到,一扇全面展示新基地、新山西、新形象的窗户,正被徐徐推开,不久之后,“十大建筑”将拔地而起,集体展现在人们眼前。

  太原市博物馆位于长风新区的中央文化岛上,北侧、西侧、南侧均为内河,东侧为滨河西路。该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总用地7.8公顷。

  成线状排列的五个椭圆锥楼体,锥顶扎根于地下,消失在土壤深处,锥体向上拔地而起,并舒展开来。两组锥体色彩不同,分别为红棕色和古铜色,通过色彩和材质的不同来强调它的艺术效果。锥体的表面由彩色金属板构成,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变换莫测的神秘魅力。

  博物馆参观路线中清晰地将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分开,对于太原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车马坑和北齐墓室,特意创造独特展览空间,安置在基本陈列总流线中。

  参观路线从上至下设置,避免参观者疲劳的同时尽量使所有的展厅得到参观。观光电梯将参观者带到顶层后,人们可由楼梯下到下一层展览空间。参观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按年代安排的浏览路线,或是选择希望参观的主题性展厅。

  该项目由法国安德鲁建筑事务所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安德鲁先生亲自主持方案设计,并先后两次到太原进行了市博物馆方案的汇报。

  大剧院以厚重有力的建筑形象表达了山西人民淳朴、豪迈的人文气质和地域特征。其大气磅礴的建筑造型,宏大的门式空间,使这一主体建筑“山西之门”的设计构思得以完美体现,并以通透贯穿的方式延续了城市轴线,成为统领全岛建筑群的城市地标。

  大剧院内设有1,628座(位)主剧场、1,170座(位)音乐厅、458座(位)小剧场,及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展台休息厅、贵宾厅、化妆间、道具服装间等主要功能用房,完全具备国际国内大型剧目的演出要求。

  坐进自己的大剧院里看歌剧;在安德鲁设计的博物馆里徜徉;体验国际化标准图书馆里读书的另一种韵味;来到异国风情的太原美术馆看世界名画展;为新奥体中心的激情比赛欢欣雀跃……

  太原美术馆于2008年9月4日破土动工,位于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东北角,是省城重点建筑项目之一,恰好与前不久刚开工的山西省图书馆是“邻居”。

  该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1亿元人民币,工期为2年。据悉,经过国际招标和众多专家多轮次的论证,最终由美国哈佛大学PSC设计事务所进行了概念方案设计,规划建设总用地109.05亩,建筑总面积达40,500平方米。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山西地方特色,将浓厚的三晋地域文化完美地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与建筑理念中。

  建成后的美术馆不会成为只供奉艺术作品的“器皿”,而是要做向外传播知识的“播种机”!它将承担对国家、省级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示,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及对外文化交流,使之成为太原人民及社会各阶层的活动中心,让民众参与其中,提高省城文化品位,带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占地7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山西省科技馆具有展览、特效影视放映、科技培训、参与互动等多种功能。同时,科技馆内有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天象厅(球幕影院)、培训教育及实验室、科普报告厅及会议室、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和展品制作间等功能用房。

  科技馆的设计手法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将球幕影院布置于室内,使其与侧厅空间融为一体,在满足其本身天象厅使用功能的同时,球幕影院独有的地球状形体成为建筑内部主要的视觉中心,同时结合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增强了整个球幕影院的视觉和声觉体验,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增强了建筑与观者的互动,使球幕影院成为科技馆的主要亮点。

  建筑上以“时间切片”这一科技理念为核心,升华为建筑造型的主要表现方式,并且在整体中求变化,使建筑立面从两侧到中间形成渐变的韵律感,同时又具有北方建筑沉稳厚重、刚劲硬朗气质。该馆总投资预计在2亿元。

  即将开工建设的山西大医院,目前正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论证。2008年7月31日,三个优秀设计方案作为实施备选方案公开展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方案一:以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作为总体布局的基本设计理念,汲取“山西大医院”空间布局的精华,推陈出新,兼北方建筑的厚重与南方建筑的灵秀于一体,能充分满足“以人为本”、“科学布局”、“绿色生态”及“经济高效”等设计要求,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

  方案二:采用传统九宫格式的布局并进行变形,将医院“中”轴与四合院式庭院相结合,使综合住院楼形象突出,前区广场开阔完整,建筑局部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园林式医院设计要求相适应。

  方案三:将医技诊疗中心设计为多进式院落格局,总体呈“寿”字形布局。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寓意,又取意于晋商建筑的文化渊源,对民族精神内涵有一定的诠释。

  2008年7月30日,在文化岛东西轴线的北侧,山西省图书馆新馆在众人的瞩目中开工。据介绍,图书馆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采用借、阅、藏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开架图书借阅形式,使读者在馆内拥有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充分调动读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真正的主人。

  可以设想,当我们徜徉在这座占地121,313平方米,总藏书量可达700万册,可同时容纳3,000人阅览的现代化图书馆之中,读书将变成何等的乐趣;当我们在全新的多功能厅、报告厅与更多的教授、名家面对面时,获取知识又将变得何等神圣。

  太原南客站北起学府街,南至武宿立交,东起北营北路,西至太榆路,规划范围约3.3平方公里,内设旅客站台8座,列车到发线亿元。委托国际著名大师日本原广司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方案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新颖、超前,具有较高的规划设计起点。

  以环境理论为主的设计理念,确立了全新的都市意向,在铁路线上空采用摆渡式漫游平台,连接被铁道分割的东西部分,直接贯通商业建筑,将铁道转换为与汾河呼应的另一条婀娜之河。

  结合规划及地上的矩阵原理,将规划地块分为5条都市带状区域和5个都市区块。5条都市带状区域从西向东分别为衔接口区带、绿化带、中央核心区带、铁路沿线个都市区块分别为办公用地、车站房用地、SOHO用地、建材市场用地等。

  新建成的太原国际机场,将原有跑道及滑行道延长至3,600米,并加宽跑道及滑行道道肩,飞行区等级由4D升格为4E级,可满足当前最大机型空中客车A380等飞机的备降要求;新建站坪21万平方米,增加机位18个,其中近机位12个,远机位6个。

  新建的二号航站楼造型新颖别致,犹如一架展翅欲飞的飞行器,寓意三晋起飞,是山西的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一层为到达层,主要有到港迎客厅、到港行李提取厅、行李分检厅、贵宾用房、远机位候机厅等。二层为出发大厅,主要有迎送区、值机区、安检区、商业区等,其中值机柜台有36个,安检通道有13条。夹层为旅客到港通道和中转厅。

  根据“注重功能、最大限度方便旅客”的原则,二号航站楼设有行李快速转运系统,楼层之间有高速行李运输带,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行李转运,缩短了转机旅客在机场的等候时间。在登机口处,采用了剪刀式分层登机廊桥,很好地实现了进港旅客通道、出港旅客通道和中转旅客通道的分离。二号航站楼在楼层之间还设有直梯、残疾人专用厕所等,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创造了无障碍通行环境。此外,新建停车场4.6万平方米,使航站楼前停车场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可同时停放车辆1,650辆。

  二号航站楼位于旧航站楼东侧,两楼呈45度角,浑然一体。功能布局紧凑,服务设施相对集中,流程便捷,既节省投资,又便于高效运营和管理,同时也为2035年扩建预留了尽可能多的土地。二号航站楼分为国际部分和国内部分,国内部分主体向西延伸,通过OB视讯连廊与旧航站楼连接。依据设计需要,二号航站楼可满足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7万吨、飞机起降7.1万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2,301人。

  总占地660亩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成后兼具煤炭交易、会议和展览三大功能,共设有2,100个展位,并能提供1,500个停车位。

  建筑内设展厅、展览接待大厅、仓储、海关保税库、煤炭交易大厅、商务办公、44个大小会议室、25个商务洽谈间,2,000座(位)大型会议室、1,200座(位)多功能厅(兼宴会)、800座(位)中型会议室,3个多媒体技术会议厅、2个新闻中心、公寓式商务写字楼等主要功能用房,及其他辅助设施用房。

  案例以田园为主题,依托藤艺家具、纯木门窗,营照出一个自然清馨空间。业主充满回归自然的渴望又对生活漫溢激情。设计师依托业主的喜好将案例定位成田园的风格,然而单纯的欧式或中式又并非业主所喜,在空间的营照上设计师以自己对田园的理解,摒弃了风格的束缚以欧式的框架中式的神髓为观点,以“木”的自然本色为主基调创作出案例悠然、清新的田园幽静。

  入口处立柱以木头为形,千层岩为墙壁,白色的隔窗里面纱帘浮动,直观的将案例特色延伸到户外,与草坪、花卉相连,更增强案例的田园效果。内部空间墙壁以白色为主突现空间干净拓展延伸的视觉效果,硕大的木门气质悠长大气。电视背景墙上方的通透小窗上部呈弧形状以铁艺的金属特制结合墙壁的厚重让两种元素在对比中互相作用体现设计师在厚重求柔暖中求硬的设计意图。客厅临窗部分以纯木地板生高区别于客厅空间,不同的设计手法让隶属一个空间的客厅衍生出不同意境的空间氛围。

  天花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多次改变,入口处临近玻璃窗户部分以厚重木质天花中和玻璃由玻璃窗户带来的“轻”,让整体空间达到一个平衡效果。房梁部分也用弧线缓和了建筑本身的直线条到来的生硬,让内部空间体现柔软圆润的空间效果。

  饰品、家具方面设计师选用铁艺和木质、藤艺家具。利用铁艺花纹的柔中带钢的特质,多出现于公共空间让做为配饰点缀之余释放自己材质的特制给人以刚毅的心理暗示。家具应用以纯木沙发烘托客厅的大气沉稳,藤艺家具柔软舒适多布局在餐厅、阳台、起居室。设计师利用不材料的特性装点出一个以“木”唯自然的田园空间。

  外景1、2:入口处立柱以木头为形,千层岩为墙壁,白色的隔窗里面纱帘浮动,直观的将案例特色延伸到户外,与草坪、花卉相连,更增强案例的田园效果。

  内部空间1、2:内部空间墙壁以白色为主突现空间干净拓展延伸的视觉效果,硕大的木门气质悠长大气。电视背景墙上方的通透小窗上部呈弧形状以铁艺的金属特制结合墙壁的厚重让两种元素在对比中互相作用体现设计师在厚重求柔暖中求硬的设计意图。

  房梁:房梁部分也用弧线缓和了建筑本身的直线条到来的生硬,让内部空间体现柔软圆润的空间效果。

  餐厅1、2:玻璃的台面显得干净轻快,藤艺桌椅柔性自然。天花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多次改变,餐厅临近玻璃窗户部分以厚重木质天花中和玻璃由玻璃窗户带来的“轻”,让整体空间达到一个平衡效果。

  客厅侧景:临窗部分以纯木地板生高区别于客厅空间,不同的设计手法让隶属一个空间的客厅衍生出不同意境的空间氛围。

  客厅:电视背景墙上方的通透小窗上部呈弧形状以铁艺的金属特制结合墙壁的厚重让两种元素在对比中互相作用体现设计师在厚重求柔暖中求硬的设计意图。

  二楼空间:作为生活的设计师在处理二楼空间的时候将设计风格转为平淡和和谐,突出生活的主题,以舒适为基点。

020-888-8888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