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OB视讯 > 展厅设计

OB视讯展厅打算计划范文

展厅面积:m²

  宋庄拥有北京乃至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宋庄的艺术产品上市交易量和流通日趋活跃,对宋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那么从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来看,最终将取决于能否为艺术家们搭建一个宽广的艺术品展示、交易和专业交流的平台,便于艺术作品的经营和交易,在宋庄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艺术市场体系。

  目前,就展示设计而言,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展墙、展柜、图片、文字及灯光等传统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科技手段,展示设计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种展览越来越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OB视讯展厅打算计划范文

  本次设计的展厅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形状接近于正方形。在区域分布设计上,讲究层层递进,重点区域重点设计。通过使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深度互动,让整个展厅散发人文氛围。在作品展区中,突出灯光的使用,将书画的内涵展示出来,让观众喜欢并传播这种文化氛围。此外,本次设计方案考虑了实体设计和虚拟展厅的结合问题,建议在实体设计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网络展馆,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即可观看展览。

  本展厅按照功能的划分共分为四个区,第一区是多媒体走廊区,第二区是多功能放映区,第三区是主展区,第四区是会客区。展厅的全新设计布局如图1所示,展厅的规划全貌图如图2所示。

  本展厅入口为一段多媒体走廊。两侧的弧形墙壁由多块显示屏拼接而成,走廊的地面由钢化玻璃铺成,玻璃下方是拼接的屏幕。两侧的墙壁播放动态的国画影像,地面上的显示器则根据墙壁上播放的不同画面而改变内容。例如,墙壁屏蔽播放的是莲花画面,地面上就是鱼儿在莲叶间游泳,墙壁上是牡丹花开,地面上是鲜花铺路。观众经过多媒体走廊犹如穿越了时光隧道,进入古香古色的书画世界,徜徉于笔墨之间(图3)。

  主展示区为观众营造舒适的观赏氛围,采用简洁的中国风设计,通过灯光设计让观众把主要精力在画作上(图4)。主展区还设有休息区供观众短暂休憩(图5)。除了画作的实物展出之外,本设计中还设计了部分交互式屏幕展出画作。

  本展厅部分画作使用交互式屏幕进行展出,屏幕使用高分辨率的触摸式显示屏,屏幕上的画作是动画显示。例如,画面上的叶片随风飘舞、鱼儿悠闲游动等。通过观众触摸屏幕还可以产生交互,显示更多画作信息,还可以实现对画作留言并分享到社交网络等功能(图6)。

  多功能厅采用超宽弧形幕营造全景视觉。观众可在此欣赏关于画作的创作故事、画家访谈以及相关纪录片。本多功能厅还可作为拍卖厅或者会议厅使用(图7)。

  会客区设置在游览线路的终点位置,观众在欣赏完全部画作之后可以和相关人员进行洽谈。会客区采用私密设计方案,也可接待贵宾使用(图8)。

  本展厅的设计分为实体设计和虚拟现实两部分,根据实体展厅的布局开发相应的网络展厅,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观看展览。通过交互式控制按钮,观众犹如置身真实的展厅之中。观众可以自由进退,选择向左或者向右游览,点击画作热区即可进入画作的完整页面,对画作进行点评甚至购买该作品(图9)。

  基于数据平台的分析,强大后台的数据分析,将有利于全面展示书画展的浏览情况。例如,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某个画展的访问人次,某幅作品的浏览时长、人气等信息(图10)。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提出以上概念展厅设计方案,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书画作品展示的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交互式界面的采用为艺术的普及开辟了广阔前景,使广大艺术爱好者享有可以满足多样需求的艺术资源。

  展厅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展厅自身的魅力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展厅的设计过程中加入艺术的因素是提高展厅自身魅力更简约也更直接的方法。无论是从798艺术区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国内外其他艺术区的发展模式来看,宋庄画家村似乎也不可能超出这个发展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的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中国最大规模的原创艺术聚集地,在当今信息技术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机遇下,如何实现“中国・宋庄”的艺术魅力、产业活力、品牌影响力,还需要持续地探索和奋进。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改立项项目“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生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组成员:闻立鸥、肖艺、孙春星、祝冬雨、肖照宇)

  [2]王飞.倡导观念变革降低展览成本――谈“适度设计”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1).

  [3]孙立峰,钟力,李云浩.虚拟实景空间的实时漫游[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9(6).

  [4]朱志刚.由现场图像序列建立自然环境三维全景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S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能源供应的紧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冲击,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行业,推广绿色建筑势在必行。目前空调系统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60%,可见实现空调系统绿色环保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地上主要布置有展览厅、商品房及设备机房等辅助用房,地下主要有商业区、餐饮区、车库以及特装加工用房。

  该地位于夏热冬暖气候区,高温期长,气温变化小,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20.5℃,年平均相对湿度77.1%。过渡季节平均气温16.5℃,相对湿度74.3%。气温通常在5℃以上,超过34℃的时间只有18h;超过26℃的时间为2 172h,占全年时间的24.79%。全年相对湿度超过70%的时间为5 897h,占全年时间的67.32%。日平均温度低于10℃的时间为16d,高于22℃的时间为4 076h(约170d)。全年相对湿度很大,建筑空调系统冷负荷相对较小,除湿负荷较大。此气候特点适合采用通风和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系统。

  采用通风模型与热计算程序耦合求解的方法对建筑的自然通风状况进行模拟,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通风模型使用CONTAMW软件建立。自然通风模型见图1。

  结合总平面布局,在满足各种流线布局和室外布展需要及不破坏前广场的庄严和美观的前提下,考虑不同形式的通风方式。自然通风位置见图2。

  对展厅低侧窗、高侧窗进行自然通风分析,并研究侧墙开窗面积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

  模拟时以10月至次年4月共6个月为过渡季,平均温度为16.5℃,考虑热压及风压的影响OB视讯,并以小区风场模拟结果作为风压取值依据。

  由于地下1层与地上4层相对独立且通风效果差别较大,因此对各层分别模拟分析。

  展厅为建筑的主要区域,对其开口面积比例为20%~100%的情况进行分析,模拟不同开启面积下自然通风的通风量,并结合设计冷负荷进行耦合计算,计算室内的自然通风温度分布。

  根据展厅模拟分析结果可知,在设计条件下,自然通风室内外温差为8.5℃,建筑外开口面积约为可开启总面积的25%以上,可达到控制要求。

  过渡季节按照室外平均温度16.5℃进行模拟,展厅内人员活动区域平均温度21.7℃,平均风速0.6m/s,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从图3可以看出,人员活动区域内温度由南向北呈由低到高分布,北部一些区域温度达到25℃以上,其原因是外界低温空气从建筑一侧进入,从另一侧排出,导致进口处温度较低,诱导大量带有余热的空气从压力较低一侧排除,使出风口一侧热量聚积,温度偏高。

  展厅南侧的开口为进风口,北侧开口及天窗为出风口,迎风一侧风口进风风速偏高,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缓解。

  在通风模拟的基础上,在北侧1层增加风口,无天窗,模拟北侧高窗高度增加至2m,50%开口率时的自然通风效果。

  从图5可以看出,控制区域内平均风速0.7m/s,基本达到控制要求,东侧入口处最高风速5m/s,应采取措施解决。

  综上,屋顶不设置通风窗,1层设置进风口,4层设置可开启通风高窗,满足展厅自然通风的需求。

  采光分析采用能够与专业采光分析软件Radiance的数据接口的生态建筑设计软件Ecotect建模。利用该模拟软件导出的模型可以对任何形状的三维空间中的采光与照明系统进行分析,在给出计算数据结果的同时,软件提供了分辨率很高的可视化图形,便于设计师直接得到直观效果并完善设计方案。

  结合总平面布局,在满足各种展览流线布局需要和室外布展需要及不破坏前广场庄严和美观的前提下,在前广场设计不同形式的自然采光方式。

  利用展厅低侧窗、高侧窗进行自然采光。由于展厅周边门厅及商业用房占据部分外墙面积,低侧窗自然采光受到一定限制。采用天窗采光可以有效改善大进深展厅空间中部区域的照度情况,降低人工照明能耗。

  取开口率为9%,模拟结果得出,满足自然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晴天和多云天为100%,阴天为95%。

  采用全年逐时分析统计方法,在某地区标准气象参数中抽取08:00-17:00共计10个时刻代表每天10h作为自然采光的时间基数,全年共3 650h。统计各个季节的太阳辐射状况,结果为:晴天1 314h,多云天949h,阴天1 387h。

  针对晴、多云、阴三种天气分别选取典型日期的典型时刻进行采光计算,各计算区域达到采光标准的面积比例如表1所示。各采光部位面积见表2。

  以区域中75%以上面积满足自然采光要求为标准,高于或等于75%的认为该区域满足自然采光要求,统计得到的各区域全年满足自然采光的时间为:方案1,3 650h;方案2,2 263h;方案3,1 314h。

  根据某地区典型年的气象参数和建筑功能条件,利用TRNSYS模拟软件对该建筑的全年空调负荷进行了模拟。

  展厅人员密度为0.25人/m2,照明及电气负荷指标为25W/m2;商业区人员密度为0.2人/m2,照明及电气负荷指标为40W/m2。室内设计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展厅屋顶天窗开窗率为9%。计算得展厅最大冷负荷为3 541kW,商业区最大冷负荷为1 216kW,总建筑最大冷负荷为4 757kW。

  通过各个方案的能耗对比得知,在天窗开窗率为9%时,自然采光就能满足展厅的照明要求,不需要灯光照明,此时所节约的电量达到最大值。

  总之,面临空调系统的应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实现空调绿色、节能环保是势在必行的。在本工程中,通过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不同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方案进行了建筑能耗模拟对比,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自然通风、采光方案及空调能源方案,为今后建筑空调系统绿色设计提供了参考。

  [1]章宇峰.自然通风与建筑热模型耦合模拟研究[J].清华大学,2004年

  摘要: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初投资昂贵,运行能耗巨大,因此在设计时有必要对设计方案、气流组织、热舒适性等加以模拟预测。本文以天津国际展览中心扩建工程B展厅为研究对象,对无回风管道的上送上回夏季空调系统现状的气流组织进行现场测试,并以实测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利用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2.1对其现有的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温度场和速度场以及热舒适性与气流组织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两者分析比较,验证了CFD模型实验的准确性、切实可行性,指出利用现有的CFD软件模拟对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节能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功能合理、质量上乘、环境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此类空间多属于高大空间建筑。高大空间建筑的空调系统无论在初投资还是运行费用上都比较大,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上要慎重,有必要在设计前对系统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和空调系统的节能。

  本文以天津国际展览中心新馆B展厅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公司推出的Airpak2.1专业软件对其空调系统设计方案的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与现场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用CFD模型实验的正确性和切实可行性,所得结论为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优化设计、预测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1.研究对象概况 本文以天津国际展览中心扩建工程B展厅为研究对象,该展厅空调面积为5346m2 ,净长99米,宽54米,高18米(机房侧10高,有9米宽二层走廊)。采用全空气送风的空调系统;该展厅空调区独立,空调系统独立,防火分区独立。夏季负荷1290kW;新风量51000m3/h,排风量51000m3/h。夏季室内设计温度26℃,相对湿度65%。

  目前展厅空调送风现状为上送上回全空间空调:送风量255000m3/h,回风量204000m3/h,3台空调机组,每台额定风量85000m3/h;设66个Φ630mm旋流送风口,每个作用面积9m×9m=81m2,风口距地面13米。新风与回风混合经表冷器处理后送入展厅。展厅不设回风管道,靠近空调机房的风管道竖井设有回风口,连接空调机组回风口。

  测试时B展厅接近空负荷状态,展厅内只有一些OB视讯人在打羽毛球、十几个工作人员和九个测试人员及协助测试人员。空调机组没有正常运行,送风速度相当小,送风温度很高,几乎没有冷量,几乎没有除湿。最恶劣的是展厅的门窗并没有关严,甚至室内相邻墙(防火墙)亦没有降落,相当于与其它展厅相通。尽管如此并不妨碍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天津市国际展览中心新馆B展厅空调气流组织,即空调送风温度场和速度场,展厅围护结构各壁面温度、风口周围各离散点的风速、温度、室内温湿度、室外温湿度。

  实验中风速和空气温度分别采用热线式风速仪(测试范围:风速VL0.1~4.99m/s,VH5~50 m/s;温度0~99.9℃;测试精度:风速 ±2%FS,温度±1℃)、数字风速测量仪(测试范围:0.4~30.0 m/s;测试精度:0.1 m/s;)、多通道微风速仪(测试范围:风速0~1.0m/s和0~10.0m/s,温度0~50.0℃;测试精度:风速 ±(指示值的5%+0.1m/s),温度±1℃)测量。展厅围护结构的壁面温度用非接触温度计(测试精度:±1℃)测量。室内外的湿度采用阿斯曼干湿球温度计测量。

  在此仅给出测试方案,与后面模拟研究有关的测试结果在下文中给出,其余众多数据不再赘述。

  考虑到计算机内存和计算速度,减少生成网格的数目,节省运算时间,在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前提下,对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边界条件按照实际测得数据设定,模型见图6。

  展厅机房侧有长宽高9m×54m×10m的办公室和机房,用长宽高9m×54m×10m block代替不作为研究范围。回风口在环境压力、温度条件下回风。

  人体负荷按轻劳动强度、环境温度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58W/人计算,人流密度0.8人/m2,群集系数按百货商店计算,取0.89,人体总散热为240838.272W。人体模型简化成33组长(X方向)宽(Z方向)高(Y方向)45m×0.4m×1.8m blocks,每组热量7298W,沿展厅长(Z方向)均布在地面,间隔为3米。

  照明负荷按设计院提供的30W/m2,照明总负荷为174960W,简化成9组长(Z方向)宽(X方向)高(Y方向)108m×0.85m×0.2m的blocks,每组负荷为17820W,block设在13m高度处。

  选取典型断面旋流风口中心断面和两旋流风口中间断面,以及典型坐标点输出模拟计算结果。限于篇幅,下面仅将可以与现场实测数据相比较的参数即温湿度在测试点处沿垂直高度输出,如图7~8所示。

  由图7和图8,从实验测试和CFD模拟计算与现场测试得到的温度、速度比较可以看出,CFD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测试结果有一致的趋势和相当高的吻合度。需要说明一点,现场测试的最高高度为13米,即从地面到旋流风口的高度,而模拟是从地面到屋顶展厅的整体空间。从两参数的曲线图可以看出,现场测试的温度、速度值较CFD模拟计算值分散,其原因可能是在CFD模拟计算时旋流风口模型建立与实际旋流风口有差别以及实测中测试受到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模拟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应用Airpak2.1专业CFD软件,从现场测试和模拟结果比较分析得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k-ε双方程模型应用在三维的高大空间是合理的,利用Airpak2.1专业CFD软件模拟高大空间建筑是切实可行和准确的。

  4.设计条件下的CFD模拟研究 模型建立与前面基本相同只是边界条件设定由设计条件下负荷计算确定。模拟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9 两旋流风口中间断面温度云图和等温线 两旋流风口中间断面速度云图和等速线中温度云图可以看到:展厅在旋流送风口13m以下的温度分布均匀,温度在25℃~26℃之间,而在13m即送风管道以上的温度在27℃以上,有的高达29℃。从图中等温线的稀疏稠密程度可以看出在2m~13m之间温度变化不大,高度在2m以内,特别是人体周围温度变化比较大,在墙体周围与13m以上温度等值线比较稠密,说明温度有一定梯度变化。

  从图10中速度云图可以看到:除回风口风速高于0.8m/s外,13m以下展厅风速多集中在0.1m/s~0.2m/s,部分达到0.3m/s~0.4m/s;在送风管道13m以上风速几乎在0.1m/s以下。从速度等值线m以下等值线稀疏稠密均匀说明整体空间风速均匀并且变化幅度比较小。

  图11曲线图更直观、定量地表明温度、风速、PMV、PPD在典型坐标点处沿垂直方向的变化情况。垂直高度最低温度在距地面10m~13m之间,接近旋流送风口出口处,温度低于26℃时,从地面到14m,最高温度29.4℃;垂直纵断面最高风速在距地面10m~12m之间,接近旋流送风口出口处,风速从出风口到地面逐渐衰减,在2m以内工作区风速小于0.3m/s,符合设计规范;垂直纵断面最低PMV在距地面10m~12m之间,接近旋流送风口出口处,PMV值与温度趋势是一一对应的,有很高的吻合度,并且工作区PMV指标值基本满足ISO7730对PPD指标的推荐值-0.5

  5.结论 1.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的高度吻合说明利用AIRPAK专业CFD软件模拟高大空间建筑的准确性。

  2.设计条件下做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设计要求的吻合说明国展B展厅无回风管道的上送上回夏季空调系统能满足工作区舒适性要求,气流组织设计合理。

  3.利用 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2.1模拟预测展览馆类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模拟气流组织、评价热舒适等,分析研究证明此模拟分析方法是有效的,验证和指导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范存养.大空间建筑空调设计及工程实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范存养.国外大空间建筑的空调设计.暖通空调,1996,26(4):39~49

  4 范存养.国外大空间建筑的空调设计(续).暖通空调,1996,26(5):41~48

  6 巨永平,马九贤.气流运动及其与热舒适关系研究的进展与评选.暖通空调,1999.8:27~30

  世博会主题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轴四馆”中核心建筑群的一部分。其中,主题馆的东西向长度为288m,南北向宽度为216m,约有8.0万的地上建筑面积、4.8万的地下建筑面积。主题馆的建筑造型遵循“城市屋面肌理”和“里弄”基本思路,以“折纸”的特殊形式,分别形成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世博会主题馆的整体面积呈矩形,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西侧展厅、中厅和东侧展厅,西侧展厅作为室内无柱大空间,是目前我国跨度最大的展厅之一;中厅在东侧和西侧展厅之间,其东西方向的跨度约36m、南北两侧的挑檐悬挑长度是18.9M;东侧展厅的东西向跨度是90m,在跨中部位沿着南北方向布置了一排柱子,分别将东侧展厅分割成2个空间,室内为2层结构,在局部位置设置了夹层,发挥辅助用房的作用。

  另外,在主题馆的设计中,包含了三大中国之最:一是建筑的跨度最大,其中西侧的2号展厅和3号展厅是108m×126m的矩形无柱大跨度空间;二是单体太阳能屋面最大,太阳能板的面积约为3万;三是绿体墙面最大,其中东西两侧立面的生态绿化墙面积达到6000。

  针对西侧展厅大跨度的特殊性,在设计初期,共提出了三种结构方案,即:单向张弦桁架方案;双向张弦桁架方案;巨形框架方案。以下将对具体方案内容进行分析:

  在方案一种,沿着屋盖的东西方向布置了9榀跨度为126m的张弦桁架。张弦桁架的上弦刚性结构是三角形,高与宽均为3m;下弦则设置了2根拉索,以此强化整个结构的钢度承载力;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节点构造及施工张拉困难等缺陷;每根拉索分别由3个索段组成,在折点位置,利用两组高度8.5m的撑杆体系和上部桁架连接成为整体,形成一个高11.5m的张弦桁架。两组空间的撑杆沿着跨度居中布置。整体126跨桁架,变成了由中间两组索撑构成的弹性3跨支撑连续梁。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张弦结构相比,改变了多撑杆的索称体系。这种索称体系,更加集中刚性上弦的弹性支撑力与卸载作用,提高了预应力的效率,具有结构承载性能的优化作用。

  考虑到西侧展厅的平面投影是144m ×180m的矩形,长宽比是1:0.8,因此适宜采取双向传力的方式,以提高屋面竖向的刚度,减少跨中竖向位移。在该方案中,又沿着180m的跨度方向增加了纵向张弦桁架。

  在该方案中,沿着西侧展厅屋盖的126m跨度方向,每18m间隔布置一个巨型框架,框架的梁高为8m,跨度比为1:15.7,主要采取人字形腹杆布置;两侧框架的格构桩截面高度参考西侧展厅的两侧附属用房实际,采取交叉斜杆的格构柱腹杆布置方式,可有效传递水平剪力。另外,为了提升巨型框架的竖向承载力,还在梁与柱相交的位置设置了斜撑。

  如表1所示,对三种设计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以结构效率为出发点,第三种方案相对占据优势,其竖向的钢度大、结构高度小;而第二种双向张弦桁架方案则与其恰好相反,不仅没有对屋面的竖向高度增力,而且提高了自身重量,结构效率相对较差,而用钢量又大于第一种方案。

  在巨型框架结构中,梁线的刚度明显小于柱线刚度,因此在该方案中的巨型框架梁等同于两端固结梁的的效果,因此该方案中的竖向结构刚度良好;而在方案二中的双向张弦桁架方案,其跨度达到180m,但是结构中允许的高度仅是11.5m,出现了1:15.6的失跨比。可见,纵向张弦桁架的自身竖向高度已经不能达到变形要求,反倒增高了屋盖结构竖向的荷载力。从对下部结构的影响程度来看,张弦桁架方案的竖向荷载力为自平衡,可以实现屋盖结构向下的水平推力作用,进而降低下部支撑的设计难度;在巨型框架方案中,柱底的反力在最不利于荷载工况的情况下为1940Kn,此时上部结构对基础推力的作用较难处理。

  以建筑物的整体效果来看,在张弦桁架方案中,利用了较为纤细的拉锁,利用两道撑杆架起整个桁架,体现了屋盖的刚柔并济,室内极具震撼力,效果良好,同时张弦桁架下部的拉索中间位置拉平处理,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对主题馆永久保留之后的更多使用功能带来方便;鉴于此,在巨型框架方案中,由于涉及到各种交叉腹杆,将对整体使用功能产生影响,结构布局与建筑功能产生了冲突,降低空间利用率,因此该方案不宜采用。

  结合上述综合分析,最终西侧展厅的钢结构设计选取了第一套单向张弦桁架结构方案,既实现了钢结构的性能要求,也体现了建筑功能的强大性。

  [1]赵园涛、朱连庆.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钢屋盖管桁架滑移技术[J].施工技术.2010(8)

  [2]南俊、禹慧、龚进.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C-2场馆钢结构设计要点[J].建筑结构学报.2010(5)

  [3]石永久、白音、王元清.大空间钢结构的防火设计与防火涂料选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5

  深圳国展中心建筑分东西两个区域,东区为展览区,面积达九万多平米,中央展厅建筑净高分别为13米和18米,展厅东连装卸区、西接前厅,装卸区建筑面积约一万平米,装卸区面积约6000平米。西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六万多平米,高五米,为车库与设备用房,地上三层建筑面积近五万平米,西区主要设置有会展中心、餐厅、展示厅及厨房等。

  由于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规模较大,根据展览中心的需求与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矛盾所在,设计认为针对这一矛盾采用性能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解决,在工程中加强对自动灭火措施的应用。

  主要布置于地下车库。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对泡沫喷淋系统的使用效果进行保证,使其达到设计的要求,是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在发生火情以后,系统需要将管网中的水喷完以后才能将泡沫喷出,存在时间差问题。如果这个时间过长,那么自动喷水与泡沫联用的优势就很难体现出来;其次,泡沫比例混合器选择。主要是针对所喷出泡沫的性能、比例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考虑。

  首先,将泡沫炮系统该成水炮系统。虽然泡沫灭火的效果比较好,但其主要是针对油类物质居多的火灾。而对于展厅而言,主要是可燃固体引起的火灾,所以采用水炮系统更为适合。除此外,由于泡沫炮系统还存在投资大、维护繁琐,泡沫也难于管理的缺陷。

  其次,在一层展厅采用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即设计方案的选择,在三层采用水炮系统。因为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的流量大、响应速度快,虽然这种灭火方式主要用户仓库类建筑,但是展厅与仓库建筑在具有类似的火灾特征,如果选择雨淋系统,由于展厅空间非常大,需水量较大,而且水的损失也较大,在设计与施工中都存在困难。雨淋系统还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对火灾的具置明确以后才能启动装置灭火,导致时间的消耗,不利于对火势的控制。而设计方案中选择水炮系统,该系统早期主要用于码头、露天油库等灭火系统,近年来逐渐被用于展览厅、体育馆、飞机库及航空馆等大空间场所。如果是比较先进的水炮系统,可以遥感自锁、自控,还能自动对准火点和自动喷水,能够与火灾探测系统联合使用,因此该系统的实用性较强。

  第三,开式雨淋系统,主要用于第三层展厅,也可使用水炮系统。和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比较而言,雨淋系统的喷水面积较大,对火灾初期的控制效果非常好;和火灾探测系统联用,由于火灾探测系统的灵敏度非常高,所以雨淋系统的灵敏度也得到提高;采用大流量喷头,对于控制火灾的横向和竖向蔓延都有较好的效果。而雨淋系统与水炮系统对比,其用水量及水损失都比较小,设备的投资与维护费用较低,水炮系统难免存在死角,而雨淋系统不存在死角。

  第四,雨淋系统与水炮系统结合。由于该展览中心展厅具有特殊的使用功能,在消防方面也有特殊需求,在安全疏散、防火分区方面,线性消防技术规范也无法完全满足其需求,按照性能设计方法,应该加强自动灭火系统的使用,保证展厅的安全。采用开式雨淋系统与水炮系统结合的方法,能够达到较好的灭火效果。

  主要针对钢屋架钢结构部分的消防措施,多数人认为采用喷涂防火方法如果满足不了消防安全的时候,可以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安全保护。如果喷头选择68℃的产品,钢屋架在没有收到威胁的时候,喷头已经在68℃的时候爆裂喷水,不受高度的影响。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际设计和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认为,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消防水系统的储水量应该增加,主要原因是由于在选择大流量自动喷水系统时,现有的出水量难以满足ESFR喷头的自动喷水需求;再者,该中心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情十分复杂,会同时使用多种灭火设施;而该中心也位于华侨城,该地的市政消防供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发生火灾后,供水能力不足。

  水炮实质上也是自动喷水系统的一种,在国外,该系统主要用于体院馆、机场等大空间场所,国内在飞机库、航空馆等场所也有相当多的使用。目前,国外的水炮系统研究相对成熟,具有设计先进、性能优越、制作精细等特点,能够自动对准着火点、对焦,自动喷水的功能,但是价格非常昂贵。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消防水炮,但是在使用功能上还存在不足,因此建议深圳国际展览中心水炮系统采用进口产品。

  深圳国际展览中心的建筑规模非常庞大,在建成后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对防火设计也要不断的完善,完备的防火设施的采用只能说是做好了一半的准备工作,另一半还需要进行科学的、严格的消防管理来作为保障。

  [1]王敏.大型会展中心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1).

  [2]张媛.会展中心所面临的消防与生命安全的挑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5).

  [3]孙文全,梅凯.高大空间场所消防系统设计初探[J].中国给水排水,2009(4).

  作业展评是课堂上教师对作业中的特点和问题,如作业中新颖的创作思路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多件作业中出现的同一问题、进步显著的作业、作业的优缺点、作业之间的对比等进行的展示、讲解、分析和评价。作业展评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内容,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艺术设计专业的作业展评,除了在课上展评在创作思路、表现手法、物质材料、结构造型、整体构成、外在形态等方面具有代表性或特色的学生作品,还包括课外在展厅或教学楼走廊等地点展出的课程汇报展等。文章以艺术设计专业的作业展评为例,分析作业展评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为目标,在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每门课程都留有大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作业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呈现。艺术设计专业有多种课程,有绘画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建筑速写等),有训练设计思维的课程(图形创意、三大构成、版式设计、展示设计等),有借助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的课程(立体构成、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家具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有电脑软件的课程(Photoshop、CAD、3dsMax、Maya等设计软件)。课程皆采用阶段性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些课程的作业形式各有不同,教师应据此选择适合不同课程的作业展评方案和作业展评方式。

  在课程的新课导入环节,展示以往此课程的学生作业,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如,制图软件课程CAD室内设计制图的结课作业是设计一套室内设计图,包含原始平面图、墙体拆改图、平面布局图、地面铺装图、天花板布置图、水电路改造图、开关布置图、插座布置图、立面造型图、节点大样图、剖面图等,学生需要表现室内的空间划分、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施工工艺及材料等。通过直观的作业展示,学生可以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同时明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对作业的讲解和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制图作业的标准。

  课堂练习部分是学生对已学习知识点的巩固,教师在巡视、辅导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课堂作业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在Photoshop等软件类课程的课堂练习环节,教师通过课堂巡视可以观察到学生对绘图工具的选择、绘图的步骤、对绘图命令的运用、操作的方法等。如果有部分学生同时出现错误操作,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展示这类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防止学生之后出现类似的错误。针对设计思维类的课程,教师在指导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展示一些有新颖的设计思路、设计创意的作业。在展评过程中,教师应讲评作业的优缺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优秀作业的标准;另一方面,展示学生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思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重点展示进步显著的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实时展示学生的课堂作业,表扬优秀作业,及时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设计专业中一些课程的结课作业由若干部分组成,在学生完成其中某一项作业或作业的某一个步骤时,教师可以进行作业展评。如,CAD室内设计制图的作业包含多张图纸,且图纸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由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设计绘制完某一张图后,进行作业展评小结。如,在绘制完平面布局图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优秀设计作业,之后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布局图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并让学生讨论这些作业的设计亮点,同时指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并绘制顶面布置图,讲授顶面布置图与平面布局图的联系,为下节课做好铺垫。这种阶段性作业展评不仅让学生复习了之前的知识,而且让学生预习了之后的内容,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他学生的作业内容、设计样式,使学生可以借鉴他人作业中的一些设计手法和形式。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比较筛选出其中的优秀作业,在此基础上,由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筛选出优秀的作业,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积累了设计素材。对于完成了优秀作业的学生来说,自己的作业得到了肯定和表扬,更加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强化了其学习动机。

  每一门课程的作业都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参考,也是针对这门课程的总结归纳和强化练习。评比筛选出的优秀作业更能体现学生的水平。在结课后,教师先在班级评选,再到年级评选,评选出佳作加以展示。对于教师而言,筛选作业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对引导学生学习、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明确优秀作业的标准,可以让学生关注自己的作业质量,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规范作业格式的良好习惯。优秀作业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创作出优秀作业的学生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其他学生也从中受到激励,坚定了完成优秀作业的信念,由此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设计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现给客户并作出详细的介绍,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对于艺术设计类的大多数课程来说,结课作业就是对学生此课程学习效果的呈现。对于这类课程,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如,室内设计制图、居住空间设计、展示设计等课程与市场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模拟展示设计方案的方式展评结课作业。教师可以留出4~6课时,让所有学生将作业作为设计方案加以展示。在此过程中,展示作业的学生模拟设计师陈述完整的设计方案、创作思路、设计构思,清晰地表达设计方案的亮点。其他学生模拟客户观看设计方案,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再一起讨论并学习。在这种虚拟的情境中,学生不但能够共同学习,而且增强了语言表达技能与交流能力、审美能力。这种实战模拟的作业展评方式能够为学生实习就业、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前文提到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有多种课程,如绘画课程、设计思维训练课程、借助材料开展手工制作的课程、电脑软件课程等,教师根据不同的作业形式选取不同的展示平台,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某些课程的课后作业可以在班级群或学习通等App中进行网络教学展评。如,一些课程需要学生先收集资料,以此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素材,此类作业如果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学生将查阅收集的资料加以汇总,可以实现共享;另一方面,学生筛选并整理出优质的素材,可以更好地学习后续的课程。积累素材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收集整理设计素材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艺术设计专业的某些课程作业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展示性,如,建筑模型制作、家具设计等手工制作类课程的作业,建筑速写、图形创意等绘画类课程的作业。在结束这些课程后,教师可以将作业汇总,举办课程作业汇报展。学生整理自己的作业,在教学楼走廊或展厅展出。这样的作业展示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对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力求展示出最高水平。作业的集中展示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比了解自身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对其学习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将一些课程的优秀学生作业在教学楼走廊或学校展厅中长期展示,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对于一些使用材料完成的手工类作业,如建筑模型制作、家居设计、立体构成等课程作业,教师可以将其放置在作业展厅,一方面解决了这些作业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后期学习此课程的学生提供示范。在讲授这些课程时,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往期作业,学生可以明确作业的内容、形式,这启发了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学生积累了设计素材。

  课堂互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展评是进行课堂互动的良好方式。教师对作业的整体讲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教师对优秀作业的讲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学生的作业互评是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阐述对其他作业的观点是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学生阐述与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1]。这些互动方式促进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展评的多种互动形式创设了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锻炼了学生获取、管理和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并提升了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学生的共同发展。

  设置作业展评环节可以使学生从课程一开始就重视该门课程。在明确课堂中有作业展评这一环节后,学生会在自尊心和好胜心的作用下力争完成优秀作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课程伊始导入环节的作业展评能够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作业量、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课堂讲授过程中的作业展评可以及时有效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课程结束的作业展评展示了全体学生的作业,实现了信息共享,直观地显示出作品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生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在教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接收了评价信息,解答了问题,巩固了专业知识。在设计方案的展示过程中,学生通过阐述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制作过程以及设计形式等,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作业评价中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毅力。作业中存在问题OB视讯的学生可以明确自己作业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增强自觉学习的动力,这对于其来说是一种激励。

  作业展评的互动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涵养。教师在作业展评过程中,能够明显地观察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能及时指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班级集体作业的展示可以使教师直观了解此班级的整体水平,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据此制订、修改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为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策略提供指导。在展示作业、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绪显示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教师需要切实落实课堂互动方法与有效性策略,而作业展评发挥着建立主动、适宜、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借助作业展示和讨论的平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神饱满,集中注意力并加速思考,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2]。通过作业展评,教师与学生可以就课程内容进行全方位、多通道、多类型的交流。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会以作品的形式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作品能够直接反映教学成果。学生可以在“做作业—作业展评—作业修正—作业展示”的过程中,按照教师和其他同学指出的问题改进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点的了解,进而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作业修正后的作业展示环节,学生的进步一目了然,这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后的课后反思环节应记录作业展评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式。在“收集作业资料—制订展评方案—课堂实践—展评方案改进—再实践—教学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制订适合该课程的作业展评方案,以此更好地获取教学反馈。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大多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工具、图形、色彩、造型、结构等表现形象思维,作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没有唯一的标准评判设计方案或作业的优劣。同时,由于学生对图形、色彩、空间、结构等概念的理解程度、敏感度以及个人审美、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学习主动性等存在差异,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与评判学生的作业,避免用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设计作品大同小异,缺乏活力。教师通过引导与启发,可以使学生在互动式、参与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中掌握知识点,从而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

  作业展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有些课程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则难以使学生明确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也使教师缺少相关范例讲解中学生作业的优缺点,由此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业展评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师把控了课堂节奏,提高了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业的展示和评价,可以使学生在互动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中掌握知识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庞少杰,雷鸣.艺术设计的课堂作业展示与讲评[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4):93-95.

  商业会展设计是从空间设计和视觉塑造的角度入手,借助多种商业会展资源,或者是展位造型,或者是图文资料,或者是多媒体灯光,实现特定产品文化的表达,起到更加有效的产品宣传和展示的作用。由此可见商业会展设计在特定商业目标的基础上,需要能够为创造商机,能够为推销商品做出贡献。如果能够在展会上以自身独特的文化风格来呈现,势必能够吸引更多眼光。

  整体文化风格倡导商业会展展厅与推广的产品要做到一一对应,体现出高度统一的产品文化,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展厅的格调去判断和识别产品的特点,由此对于产品产生兴趣,进而使得有效的客户资源都慢慢汇集到该商业会展展厅中去。另外从环境与消费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商业会展如果处于整体文化格调中,消费者会因为受到这种外在文化格调环境的影响,而做出消费抉择,此时整体文化风格扮演的是产品附加品的角色。还有从企业文化建设和推广的角度来看,整体文化风格往往会将企业的LOGO,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的发展理念等融入进去,此时展厅体现的就是整个企业的形象,其在实现企业良好外在信誉塑造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对于展厅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设计工作需求就变得越来越多。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的优化设计,既然可以起到怎么多的积极效能,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去保证整体文化风格设计行为是朝着合理有效方向发展的。对此,其实现路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设计要想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并且可以由此达到企业形象宣传和文化格局塑造的目的,就需要巧妙使用公司标志。在公司LOGO运用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标志在展现整体文化格调的时候,是有层次的,是有重点的,其有目的性的,是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气氛,使得客户能够准确识别为落脚点的;其二,标志设计运用行为应该灵活多变,可以将其放置在整体布局的核心位置,也可以适当的在产品展台上融入辅助,由此形成整体性的LOGO形象风格。我们可以援引小米公司展厅的标志运用案例来分析,下图是小米企业在某次展会上使用的手机展示柜,其完美的实现了功能性和文化性的融合,由此体现出柜台与整个展厅布局之间的协调性。

  色彩作为艺术语言表达的重要载体,其具备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因此在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优化设计过程中,适当运用企业色彩,可以对于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在长期经营和宣传过程中,也会将对应的色彩界定为企业的色彩,而这些势必会在实际展厅上体现出来。在确定色彩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其一,色彩必须是企业的色彩,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存在关联;其二,在使用标准色,辅助色和协调色的时候,需要严格依照色彩使用标准和规范,保证展厅的色彩选择,是符合企业色彩宣传和推广目标的,避免出现临时胡乱设计行为。同样我们选取小米企业展厅的实际图片来分析,无论是墙面色彩,还是地板色彩,乃至是LOGO设计都选择了橙黄色和白色,这样经典的搭配是小米产品文化的重要代表,由此营造出来的视觉效果,很容易起到加深客户印象,实现整体文化格调的作用。

  特色形象墙的设立,也是整体文化风格营造的重要环节,其在商业会展中的体现也是比较明显的。对于企业而言,在会展中设立特色形象墙,可以使得人感受到企业的文化,觉得企业是可以信任的,一旦这样的感觉形成,就为进一步的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特色形象墙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其一,呈现内容方面,除了企业名称之外,还可以把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LOGO纳入其中。比如对于某出版社而言,可以将自己秉承学术,精于传播的经营理念纳入到形象墙上去;其二,呈现方式方面,可以选择以多层次的方面来进行,尽量避免以平面来呈现,也可以利用各种灯饰,来营造出与企业文化相协调的文化氛围,比如对于出版社而言,可以将墙面设计成为书籍纸张牛皮纸的样式。

  灯光也是商业会展整体文化营造的重要手段,其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依照商品展示的要求,实现灯光的合理调整和改善,保证其能够起到渲染氛围,营造特定环境的效果,由此实现整个展厅的效果能够得以呈现。具体来讲,其设计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其一,从灯饰的位置来看,可以在天花板上进行局部设计,也可以在产品顶部和侧面进行优化调整;其二,从灯光方向来看,需要考量自然光线的实际情况,以及产品呈现的效果要求,保证灯光能够与整个布局设计相互融合,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精髓来;其三,在灯光色彩选择方面,要遵循企业色彩文化和企业产品色彩,保证色彩搭配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由此营造出相对整体的文化气氛。

  上述仅仅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探析了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设计的途径,实际上为了商业会展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高度重视整体文化风格的融入。对此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注重展厅设计企业服务精神的树立,使得其意识到展厅整体文化呈现对于商家的意义,对于自身设计服务质量提升的意义,由此鼓励设计人员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在开展商业会展展厅设计的时候,要高度重视对于商业会展企业,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企业色彩,企业规章制度等信息的分析和掌握,在统筹兼顾的背景下,保证实际的设计方案能够展现出协调性,能够体现出整体文化格调;3.注重商业会展展厅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的构建,增加整体文化风格评定模块,从文化呈现的角度对于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判,并且冷静去面对展厅企业提出的各种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保证在设计方面能够达成共识,在文化呈现方面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专业性;4.高度重视商业会展设计团队的构建,开展专业的整体文化风格知识培训,并且援引对应的案例来疏通,以保证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可以得到完美的呈现;其五,注重商业会展整体文化风格优秀设计案例的探讨,在全面分析其设计特色的基础上,找到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设计的技巧和经验,进而将其使用到其他展厅设计中去,由此去提升自身商业会展文化风格塑造的能力。

  综上所述,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的设计,不仅仅关乎到展厅企业的经济效益,还牵涉到商业会展装设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为了改变千人一面的设计格局,作为商业会展的设计人员,应该明白只有体现出特色企业文化的展厅,才是当前企业需求的展厅,才是客户需要的展厅,才是今后需要进行设计的展厅。相信随着在此方面设计经验的积累,商业会展中整体文化风格的设计素质也会因此得到提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1]傅学强,刘静伟.浅析商业会展设计中的整体文化格调[J].商场现代化,2010,15:85-86.

  [2]狄野.当代中国会展设计发展的新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6:226-227.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就成为了人类经济与文明发展的标杆,人们一直笃信其对于发展的决定性的意义。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一系列能源危机爆发,许多城市逐渐从工业时代的“生产城市”向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城市”转化,城市传统工业难以为继,旧工业建筑被闲置和废弃,成为尖锐的城市问题。[1]这些产业类的历史建筑亟需重新改造以发挥出新的价值。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初就开始了对旧产业类建筑的保护与改造的探索。其中先后经历了突破建筑修复的固有理念的发展初期;城市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期;以及80年代以后总结经验颁布相关法案的三个阶段。[2]通过长年的积累,已经发展完善了成熟的理论体系。然而相比之下,在国内的人们似乎仍对旧产业建筑的诸多价值缺乏更为深刻的认识,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旧产业类建筑的改造保护,而且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较为成功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际案例也大多局限于个别区域内。所以我国产业类建筑的改造保护仍然需要大量不同方向的探索。基于此,本文就以“浦口火车站改造”设计课程的一个方案为例探索旧产业类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在具体实践中的原则与手法。

  本文教案为东南大学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2教案。要求对浦口火车站进行扩建设计,利用原有线形月台空间,将其改造为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10000m2,分为扩建部分(4500m2)与改造部分(5500m2),扩建部分要求有序厅、临时展厅、固定展厅、报告厅、会议室、图书室、库房等功能。改造部分要求有研究室、档案室、会议室、接待室等功能。其中改造部分不需有太多改动,轨道部分可进行局部拆除和调整,月台站棚部分应尽量保留。

  从清代洋务运动中以官办军工产业为代表的近代工业化在南京开始开花结果以后,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就迎来了一段产业类建筑蓬勃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中华民国建国以后,南京便开始了作为国家首都的一段的记忆史,其间所建造的产业类建筑不仅在经济上对南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更是在城市记忆、文化承载上为南京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浦口火车站就是这种时代的产物。它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也是国内首个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而目前,在进入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期后,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进二退三”的发展阶段[3],诸如浦口火车站这样的产业类建筑迫于经济调整的压力而被废弃荒置,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然而随着新的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逐步形成,浦口火车站迎来了新的转变机遇。从南京的总体规划来看,浦口火车站位于主城区、江心洲规划区、江北规划区三者之间。南京主城区随着河西区早年规划的逐步实施已经逐步趋于饱和完善,江心洲方面,中国新加坡的联合城市规划已经设计完毕,将来将成为激活整个南京以及吸引外来游客的RBD中心;而江北在规划中将成为次于主城区的副城区进行南京新一轮的发展。如果在规划中的江北沿江的经济走廊能够完全实现,那么处于该经济走廊关键节点上的浦口火车站必定将作为承载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点激活并带动江北沿江经济活力的迸发。目前就火车站周边的业态来看,多以餐饮、旅馆以及零售业为主,社区服务功能较少且分布不均,并不能形成活动聚集的中心。除了火车站原先保留的站前广场及自身的等候大厅以外,多是形制较为陈旧的小尺度民用建筑、餐饮,旅馆以及零售业等零星地分散于其中,再外圈就是一些公司。在人流方面,目前附近的居民较少,人烟稀疏。江岸处有目前方圆15公里内唯一的码头,早晚主要是一些上班族通过码头从江对岸到此上班。只靠本地的人来使用的话不一定会形成规模效应。由此看来,如何从周边出发,通过对产业建筑的保护性改造来整合周边的业态资源,同时创造出不一样的文化符号,从而激活城市,唤起城市记忆,并吸引更多的人流,就成了本次设计的重点。浦口火车站自身的站前的长廊、等候大厅以及站棚建筑都保留得较为完好,除了一些油漆脱落以及混凝土裂纹外,基本没有什么结构性的残损。而且建筑的细部较为精美,形制独特,能够代表南京近代产业建筑发展的节点特色。目前站棚与等候大厅之间加建了一排群房,其混凝土内的钢筋已经开始锈蚀,甚至有整体的剥落,建议整体拆除。除了火车站本身,周边的小尺度建筑在价值虽然上没有火车站本身重要,但是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该区域建筑应有的特色,建议部分保留。

  通过以上对于场地将来的总体规划、周边业态、图底关系以及建筑保存现状的分析,本设计方案强调并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设计项目的功能定位:鉴于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主城区,江心洲规划地块以及未来的江北副城三者的交汇处,而且作为南京过去民国首都史中重要交通建筑的痕迹,承载了城市的文化记忆。为延续南京的这种城市文脉,本设计方案将该项目的改造方向设定为交通博物馆。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与建筑原本作为交通场站的功能进行衔接,也能够将场地本身原有的精神特质反映出来。在建立了该场地所特有的精神符号之后,辅之以一些独特的体验性功能与休憩性功能,便能将场地周围社区的活力带动起来,而且结合长江沿岸便利的水上交通体系,与周围较小尺度的能够体现近代南京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一道,也能促成以南京近代史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文化经济圈进入上位城市设计中,从而吸引南京主城区、城外的人流,形成未来与江心洲生态旅游圈并驾齐驱的南京城另一个活力增长点。(2)改造方法的创新:建筑体量的改造,不仅能形成新的建筑空间满足新的功能需求,还会在建筑外部形象上产生一定效果。常见的建筑体量改造手法包括五种:内部体量加建、外部水平加建、外部竖向加建、体量穿插加建和体量包裹加建。[4]本次建筑改造的用地范围,南至车站候车大厅,北至车站站棚与南边建筑群的交汇处。由于南侧候车大厅建筑主体无论是立面,结构还是内部空间方面保留都非常完好。而北侧向北延伸的站棚铁轨,作为当年机车发车的地点,是故事发生的地方。所以本方案总体上完好地保留南侧候车大厅的主体建筑,并在北侧站棚上使用包裹加建的方法,顺应场地现有的条状的建筑机理;引入与当地建筑普遍拥有的坡屋顶的形式,在体量交汇处利用钢结构大跨形成空间节点;从外部促成建筑整体与候车大厅主体建筑体量关系上的新旧对比。然而仅仅是顶部与立面的包裹覆盖是无法形成更具活力的空间。所以在覆盖的顶面下方辅以体量穿插的方式,使建筑内部促成条状的坡屋顶与条状站棚空间关系上的新旧对比,并在完整的覆盖空间下方形成尺度不一但连续的“空”,丰富建筑内部的空间层次,增添参观活动的趣味性。(3)建筑流线的衔接:首先从加建建筑整体出发。该方案设置了一个主入口、一个次入口以及一个办公入口。入口门厅设置在候车大厅的轴线上,这样,加建建筑在外部流线上与原有建筑群的空间轴线对接,延续人们记忆中原有的进入方式,增强了仪式感;次入口设置在建筑西侧与门厅相接的临时展厅处,使其作为参观流线的终点而存在;办公入口则设置在建筑西侧一层仓库与西北角的临时展厅之间的庭院处,使办公、仓库卸货、参观的流线分离,互不干扰。建筑一层的流线主要是由一系列穿插于连续坡屋顶与旧有站棚之间的“盒子”所划分的,这些盒子作为一个个基本的展厅单元,将一层平面的展览流线大体分于中央大厅的两侧,与建筑北面端头的放映室一道形成平面层面上的参观流线的闭合;而一层与二层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位于中央大厅的主楼梯所构成的竖向流线所确定的,参观人流在参观完一层的主要展厅之后可以通过明显的中央竖向流线系统通向二层,进入阅览室功能部分,或者进入茶室,东西两侧各有楼梯将人流引到一层的室内或室外与一层的流线相衔接,当然,人们还可以从茶室出室外沿着室外步道向北延伸,从不同的标高层面体验站棚顶面的空间,或者由阅览空间出室外向南通过一段室外的步道进入对面候车大厅的二层继续游览,形成新建筑内部流线与旧建筑内部流线)结构与细部处理:本设计尽可能地延续原有产业建筑的工业风格。因此,从建筑结构到建筑的表皮等,除了为强调亲切风格的展厅体块所使用的木质材料外,均使用金属材料,以体现改造建筑整体的工业风格。结构上,将屋面与建筑外墙一体化考虑,用“门形”大跨钢结构将建筑屋顶与墙面一体化的外表皮托起,在建筑内部形成了相渗透的大跨空间,在建筑外部使得侧立面形成与等候大厅建筑主体统一的整体感、厚重感,模糊了屋面与外墙面的界限从而形成建筑的第五立面。并且与原有建筑小柱距、框架式的承力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延续建筑整体原有风格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点。使建筑具有极其独特的个性和韵味,时代感和工业美感充分地表现出来[5]。细部上,为避免室内的展览光线不自然,除了建筑南北两端的玻璃幕墙,该方案尽量使用天窗或侧窗作为南北向进深较大的展厅自然采光的主要方式。站棚顶部的步行道需要考虑上人,为避免对站棚的结构性破坏,必须要为之设计一套新的承力结构与站棚自有的两端悬挑的承力结构脱离。因此在旧与新的交接上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1)旧产业建筑改造设计往往会局限于建筑及其周围一小片区的设计。这样虽然也能在此范围内打造出较为舒适的空间效果,但是,如果要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就需要引入城市设计的相关理念和设计方法。(2)建筑体量的操作方式、建筑内部的改造方式抑或是建筑表皮的再处理等单纯自说自话的操作是不够的,都必须要以延续建筑原有的建筑风貌为主。做到能够不破坏周围的街区机理以及作为历史记忆而遗留下来的建筑原有的场所感,并且要充分考虑与周边资源的整合方法,从更深的层次上融入到周围街区的生活中去。(3)旧产业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的改造与建筑“形”的转变,应该与时俱进,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入到产业建筑的改造中,从技术的层面上考虑旧产业建筑改造如何缓解原有建筑存在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的缺陷,并带动周边片区的可持续发展。如纽约圣约翰主教教堂的扩建设计者卡拉乔瓦就将生态圈的理念引入其中,在教堂的上空营造了一个环形的空中生态圈;罗杰斯工作室扩建方案中就将太阳能技术引入其中。在上述设计方案中,虽然已经考虑到建筑的建造与拆除的“无尘化”以及尽量减少新建建筑对于原有场地的破坏,但还是缺少从建筑设计的源头去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节能等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想法。

020-888-8888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