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空间组合,根据参观者的视线,以各种媒介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展现各种展览信息。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在建筑空间、展示环境、多媒体和互动技术等方面较以往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将多元化设计理念引入到博物馆展示中,已成为新时期博物馆展示设计的主流。博物馆展示通过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出了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力求使观者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论述了博物馆展示设计要点。
博物馆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不仅重视室内空间及平面布局,而且要重视把握好博物馆展示空间的一般性注意事项,包括陈列密度、流线原则、柱网与空间组合等等。博物馆的展陈安排是将展示对象的特征进行形象化、具体化、独特化表现的过程,展示空间、展线组织构成了设计的风格基调。在展示区的划分上,采用一定的光线、声音、味道或一些装饰物进行空间分割,并通过对空间的分割与延续,让观众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与博物馆进行互动。
博物馆的互动展示是博物馆多元体验理念的集中体现。互动展项设计代表着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趋势。博物馆实践证明,互动是最受观众喜爱的陈列方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博物馆在使用传统互动设备装置的基础上,更多采用触摸屏、媒体视听播放、机械互动与网络互动等设备装置。在服从于展示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吸引观众参与,充分实现博物馆传播与展示的职能。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越来越多地借鉴人体工程学原理,努力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展示空间。空间的均衡、流线的通畅、节奏的起伏、情绪的张弛、空间的疏密、亮点的突出,以及色彩的冷暖、用光的强弱和材质的对比等等都是构成整体展览效果的因素;参观者的行为、情感及审美体验等也都是博物馆展示陈列重点考虑的方面。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占地面积约41027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地上5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66980平方米。艺术篇陈列及临时展厅施工与布展工程位于建筑物内的三层、三夹层,设计、施工面积约6211平方米,层高分别为:5米、7米、12米不等。场馆主要包含木雕厅、书画厅、陶瓷厅、端砚厅及三个临时展厅装修设计及施工、陈设设计及布展。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度及其民族历史及现代文化。在博物馆的设计上应对展示艺术表现手法寻求新的探索和突破,要注重高新技术和材料的合理运用,实现理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善结合,努力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在对广东省博物馆的设计上,我们强调和贯彻以下几点设计理念:
(2)突出个性特征――个性化是风格、是特色,它即是地域风格的彰显,更重要的是对陈列精神内涵的诠译。
(3)追求人性化设计――在博物馆陈列活动中,人性化的设计是确立“观众是上帝”体现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重,于细微处见设计师的精神。
(4)整体化设计意识――整体化设计是指两方面。一是对内容分化中保持整体感的安排处理,它着眼于展线顺序中的节奏、设备种类大小的不同配置、造型、色彩、材质、语言都能统一协调,其他的辅助展品的制作还应做到风格整体统一。
木雕厅的设计主要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为主。那美仑美奂、造型各异的器物品类,那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意蕴深厚的题材纹饰,那惟妙惟肖、纤毫毕现的雕刻工艺,无不形象地展示着广东人的风尚习俗和人文精神,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
木雕厅展出木雕实物品类丰富,精品叠出,如场面宏阔、精细入微的描金漆画诗经意境图大寿屏,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圆雕蟹篓,还有造型独特、精雕细刻的神龛、神亭、神轿、薰炉罩、馔盒、糖果架、纸煤筒……琳琅满目,多姿多彩。逼真复原的传统民居厅堂、卧室、书房等场景,通过家具陈设与建筑装饰的有机结合,生动地再现了木雕制品在广东地区民间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观众充分领略到广东木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书画厅空间设计打破传统的“屏风”序的设计格局,将重点文物参与其中,构成了主题
式景框,形成多个参观的视角。通透的空间层次,吸引观众去观看,从而调动观众的情绪,形成空间视觉上的一种暗示。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书画的明度较暗,使得文物本身的面貌和特征得不到凸显,而影响展示的效果。因此,此次的装饰设计,选择白色作为主要色调,塑造出了尽量不干扰文物的陈列平台“白色介质”。同时又借助灯光设计所产生的微妙的光影变化来营造静态空间动态化的效果,使得文物的展示效果更加突出。展厅整体在空间设计与装饰上更具现代感和包容感,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其视觉暗示的情感化体验和视觉中心的动态体验。
陶瓷器厅的空间设计将文物阅读的逻辑秩序作为组织脉络,以场景式置入的方式营造整个展示空间。场景式置入是指陈列对象所涉及的各个因素之间的集合,这种集合是在各个具有求真性的场景中间实现一种整一性的空间组合。由于瓷器本身就已经十分精美,外加的美化设计会干扰和减弱观众的参观注意力,因而展示设计重在展示文物的历史形态与现存状态,让文物展品成为展示中心。该厅的展陈融合了雕塑、布景、多媒体、影像技术等多种艺术和科技手段,运用场景式置入的手法,探索微缩场景创作,将与瓷器生产、销售和使用相关的各类场景置于文物陈列的通柜序列体系中,让观众进入到虚拟逼真的场景,体验陶瓷传统制作工艺信息的延伸与扩充传播。这种场景式置入与展厅整体以文物为中心的设计方向相协调。
陶瓷器厅的展示设计在优先满足观者对文物鉴别信息的基础上,追求“以人为本”的展示策略,通过心理暗示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精神共鸣,同时,从工艺的进步、器物的演变和对外贸易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面貌。希望观众通过参观展览,能够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之,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主要以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多元的互动体验展示模式。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主要以观众的感受作为出发点,通过艺术化的空间塑造和视觉感受,通过文物及其所营造的展示环境、文化氛围,突出表现特定场景中观众与展品的沟通与对话,提升展示手段的感染力,从而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突出展示最根本的目的。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设计范畴的学科,随着设计手段和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展示设计也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相对于一般地点的展示设计来说,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对设计的风格、手法以及类别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建筑学、心理学、美学以及人机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时,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底蕴,进而使设计的艺术形式感更强烈,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观。
博物馆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能够科普知识、传播社会文明,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机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展示形式。也可以说博物馆就是一种艺术作品,其建筑的风格、展品的设计以及整体的规划都能够带给人一定的视觉享受。
博物馆展示设计主要可以涵盖展示的空间、展示的设备以及展示的物品。其中展示的空间也就是概念空间,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空间展示,主要是以展品的内容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时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是展示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中,其结构、色彩以及灯光等都是必要的组成元素;展示设备包括展墙、展架、展柜以及展板等。[1]展示设备具有组合化、方便化以及标准化的特点。组合化是指在展示的过程中,展示的设备可以根据具体的展示要求进行搭配组合,方便化是指结合现代的拼装技术和先进的设计方案,使设备的安装以及拆卸更加方便;标准化是指展示设备的规格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展示物品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主要内容,是博物馆展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展示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设计上不仅要满足展品的展示承载功能,同时还要符合参观者的审美要求,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上必须做一定的艺术处理。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不能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设计,而是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和谐的因素,将空间中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统合。但是这种统合并不表示所有的空间都要具有统一的模式,而是既要有多样性又要具有统一性。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从空间的规划、色彩、材质以及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变化来构建统一的空间模式。
设计的均衡性能够使视觉的构图更加和谐,均衡性设计是指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两边的设计分量相等或者相似。同时在均衡原则的设计上,也分为规则均衡和不规则均衡。规则均衡设计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一种两边完全相等的感觉,无论是在体量、形状还是色彩上都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形成规则的镜面式对称,这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设计原则;而不规则均衡性主要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在两边的设计中元素相近,但是却又存在差异。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增加展示空间气氛的活跃性,同时又不失整体平衡感。
展示空间设计的节奏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范围或者单位内,空间的设计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或者形体的运动分解。在具体的设计中是在空间构成重复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分段运动,因此能够使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韵律则主要是指通过对相似元素或者空间环境的组合,使其具有一定规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变化。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节奏性以及韵律性是单元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式,具有重复和渐变的表现形式。重复的单元空间能够给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视觉感觉,从而在纷乱的展品中,使人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观赏,同时也能够为人们的参观起到导向的作用;渐变的单元空间可以分为单一空间的渐变以及复合空间的渐变,通过这种渐变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既灵活又不乏整体性的感觉有序的空间变化不会影响人们参观的心理,而且能够突出展示的主体。[2]
1.陈列室设计艺术博物馆展品在展览时主要的储藏位置就是陈列室,因此在陈列室的设计中需要注意室内的环境、通风、干湿度以及采光等因素,这样不但能够突出展品的展示效果,同时还能够对展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由于博物馆所展示的展品都具有非常大的传承价值,所以在陈列室的设计中必须做好消防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严格操作规范。同时在陈列室的设计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比如陈列室的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等具体的色调以及肌理等,都需要与所展示的展品相契合,能够烘托出展品的背景,从而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进入到展品展示的主体中,起到强烈的视觉引导效果。2.光环境的设计艺术光是感知物象的基本视觉条件,因此在博物馆的创造、改变以及优化空间的设计中都离不开光环境。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光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采光,另一种是人造光。自然采光主要是通过太阳照射而形成的光环境,因此室内的光线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发生变化,这使得一些方向朝北的展厅会选择自然光照,因为这个方向的展厅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小,而且光照柔和。人造光主要是指利用电灯形成的光照环境,通过对灯具的调节和设置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目前在国内外博物馆使用比较广泛的灯具包括基本照明灯具、装饰灯具以及慢射照明灯具等。同时在照明的效果上也分为直接照明、间接照明和重点照明。首先,直接照明。是一种经常应用的照明手段,一般常用的有吸顶灯、导轨射灯以及吊灯等,这种照明方式能够保证95%以上的灯光都被充分利用。因此在博物馆的大厅、主要通道以及大件展品的顶部,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照明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灯光的光线分布更加广泛,不会产生遮光角。但是在直接照明的亮度选择上,还需要根据照射面积、照射物以及展厅的高度来设定,一般的照度设定在300lx。因为如果光线过弱,会使得展厅视线不清,无法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如果光线过强,则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也会对展物产生一定的损害,特别是书刊、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的情况。其次,间接照明。间接照明是指将灯光投射在墙面或者天花板上,形成二次光源,在博物馆展厅的吊顶、地台、展板侧面等,使灯的光线由内而外发光。间接照明的光线扩散性较好,不会产生阴影,光亮适度,光质柔和。[3]因此在展览馆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可以根据展品的位置、类型对色彩照明以及亮度的需求等进行设计,使展厅形成层次变化的光环境。最后,重点照明。重点照明也称为局部照明,是指利用较强的灯光对展品的某个部位进行投射,进而形成特写的效果,能够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产生一种立体感。这种灯光设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用于展览馆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展品。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禹治水玉山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体现出实体和虚空的连贯性。但是在应用重点照明时,必须注重光照的方向性,这样才能够塑造出一种立体感。需要从顶光、顺光以及逆光三个方向进行组合,同时在灯具前添加滤片,通过对紫外线的过滤,有效控制炫光。此外在重点照明的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展台的间距、尺寸等适当设定距离,形成主次分明、松紧适度的视觉效果。3.陈列设备设计艺术陈列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因此陈列设备的设计对艺术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对展柜、展墙以及展台的尺寸、比例以及造型灯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推敲,使得陈列设备能够与展品内容和特点相符,进而体现其陈设的作用和突出展品的优势。
1.陈列组合设计艺术陈列组合设计是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也是最繁重和最花费精力的。陈列组合中包括整体和局部陈列组合部分,整体陈列组合是总设计风格下设计的组合方式;而局部组合设计则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标本、文物为展览的基本资料OB视讯,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框架或者大纲而有顺序和层次地排列展品,使展品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性。[4]2.辅助展品资料设计艺术辅助展品资料包括灯箱、图表、沙盘以及照片等辅佐原件展出的一些资料,能够补充展示作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一些辅助展品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除了软硬件的设计外,还有一些介于软硬件之间的设计内容,比如安全标志、文物等。以陈列室的路线布局为例,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防盗报警、消防等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同时要保证紧急疏散口的通畅,其次要注重这些设施与博物馆整体设计的契合,保证博物馆整体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鉴证历史的永久性机构,其展示的空间以及展品需要与观众心灵产生共鸣,因此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要从艺术的角度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置身于博物馆,不仅能够欣赏到展物的风采,同时通过博物馆的设计艺术寻找与其相同的艺术语言。营造出创新的格局,使博物馆的展示风格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贴近于生活,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弘扬民族文化。
[1]杨正宏.多元体验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以镇江博物馆为例[J].东南文化.2013(5):117-122.
[2]肖科坤,卢伍强.博物馆展示设计艺术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3):163-16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手段的标新立异,人们对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此对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进行设计之际,作为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工作人员,采用何种展示空间、色彩与手段,让博物馆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使新形势下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向智能化、现代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对博物馆展示设计进一步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是历史的规律,展示设计工作人员的任务并不是尽情创作、变换历史来迎合社会公众的需求,而是按照历史的真相,通过展示形式设计语言将革命先烈为寻求解放的英勇、不怕牺牲的精神表达出来,告诉人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应珍惜眼前的幸福,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作为一种理性的感性创作,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设计与一般纯艺术不同,其可以尽情发挥、不受任何约束,能够通过自身的主观判断来体现。而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设计,除了注重个性化外,还应重视外在造型,突出革命题材博物馆的主题特征。因此,在设计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过程中,展示设计工作人员应注重形式设计构想,准确把握展览展示的主题特征,对展览内容整体设计框架进行了解,与内容设计人员反复沟通展览设计内容,从而明确展览主题。
文物是革命题材博物馆的生命,但是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的文物都是纸张文献、生锈的刑具、烈士遗物、和战士头盔,这些文物大部分缺少观赏性。在这种情况下,展示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创新展示设计思路,丰富展示手段,不断挖掘文物中的潜在价值,通过综合手段将文物展示在参观者面前。
区域空间的展示不仅是展品展览与参观者的空间,也是传递信息与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为了让参观者了解革命题材博物馆的内容,加强展示设计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展示设计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展品展示和展线处理,从而激发参观者的求知体验、实践感悟和自觉参与的热情。
(1)依赖于陈列语言的组合。实现与深化革命题材博物馆展览的主题离不开文字说明。人的差异决定了自身接受能力,不过总是习惯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作为沟通媒介,进行良好的沟通、传达信息,又称为语言文字与陈列说明。革命题材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创新,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文字说明的创新应做到准确、规范和简洁。适当、准确的文字说明,能够加强博物馆展览的效果。可见,文字说明要想达到规范、准确和简洁,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科学真实。即在设计过程中,将科学性放在设计的第一位,从而客观、合理和真实地反映出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的内容。第二,层次分明。文字说明在确定博物馆展示结构时要科学合理,明确各个部分、展品和单元之间的层次感,突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将博物馆展览的内在逻辑关系呈现出来,从而明确展览设计的主题,详细表达出每一件展览品所蕴藏的内容。第三,语言修辞简洁。文字说明主要以介绍知识性内容为主,只有将想要说明内容的客观情况真实反映出来,才能确保知识表达的科学性。例如,在修饰文字说明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将珍贵图片、模型、重要文献、雕塑、图表和书画等“展示符号”有机组合起来,通过展示符号之间的衬托与补充,将展品塑造得栩栩如生,让参观者犹如身临其境,体会博物馆展览品想要表达的内容,以此增强空间的感染力。
(2)通过文物特色拓宽展示设计的空间。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的陈列品都是历史内容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的产物。革命题材博物馆的工作即是借助美的感受,将美的内容传递给参观者。例如,在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的设计过程中,可将红军使用过的公文包、手榴弹、手枪以及红军吃过的牛皮带展示出来,让参观者通过参观实物方式,体会当年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辛。又如,城市文化和奴隶文化,参观者可通过相关文物、器皿,对不同时间、部落的人们日常生活和礼仪制度进行了解掌握。每一个藏品都有自身的背景与价值,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来阐述主题和传达信息内容,从而实现传统“欣赏型”转变成“思考型”的空间视觉。由此可见,通过不同的展示设计方法,将展品的社会、艺术、历史、经济和文化等信息呈现出来,营造良好的寓意气氛,突出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的主题,充分启发参观者的想象力,活跃参观者思维,以此提升展示设计的效果,充分发挥展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1)通过地域色彩加强吸引力。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设计在保护与弘扬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还应体现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特性。要想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尤为重要。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博物馆,应富于个性化与鲜明的民族、地区特色,这样所展示的展品才会有活力,并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这足以证明,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不是抽象说教,更不是政治运动,而是让社会公众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并将其贯穿教育始终,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中,从而走出一条有价值的红色道路。
(2)通过环境色彩加强亲和力。参观者作为博物馆的主体对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参观者,为参观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展示设计的亲和力,从而满足参观者的精神需求,达到教育的目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革命题材博物馆的展览品、解说员、休息椅和空调等,都是为参观者设置的。如果没有围绕参观者,强化服务意识,将展览品所蕴藏的内容表达出来,就很难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此外,在灯光设计上,设计工作人员应了解历史展品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充分结合各种颜色灯光给参观者带来的影响力,并将其落实到展览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中,以提升展览品展示的效果。
革命题材博物馆一直以来都以普及历史知识和开展教化活动为重要使命,陈列展示为传播手段,而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全面和直观地将展品蕴藏的内容传达出来,给参观者视觉与听觉带来很大的冲击力,以加强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的科技感与现代感,带动参观者的触觉、视觉与听觉,通过感官体验,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全身心融入革命题材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气氛中,实现和参观者面对面的接触。
革命题材类博物馆展示要想做到吸引大众、感动大众、启发大众,就必须从展示空间、手段与色彩创新上着手,争取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情景。并重视展示中的各个细节,通过把握精神、营造良好情景给社会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传达出陈列品所蕴藏的精神,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革命题材博物馆的品位与展示效果。
[1] 杨秋.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视觉语言[J].博物馆研究,2013(1):27-32.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需要文化不断传承的,而博物馆在保存和展示传统文化上有着很大程度的帮助,很多事物都可以借助博物馆展览的形式来获得传播,展示的设计、作品也可以很好的达到呈现效果,使展示的作品与观赏者直更加直观的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交流。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生活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人们开始对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博物馆作为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与传播渠道,也成为人们去了解一个国家或城市文化的重要选择之一,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越加广泛,博物馆在展示作品的门类上也越加丰富。但是就博物馆本身而言,很多地方或国家的博物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人们在数字化的环境中,更加倾向于选择便捷、快速、高效的形式去获取信息而不是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的限制、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很难在现代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生存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数字化形式更好地促进博物馆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研究的。在网络信息、媒体技术盛行的当下,国家对博物馆传播文化的效应也开始有所关注,利用更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博物馆作为对信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展现平台也是值得我们去推广的。
传统博物馆在展示作品时受到展览场地和空间的限制,展示运作的舞台越来越狭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局限,这也是导致传统博物馆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的一大弊端,就博物馆对展品的陈列来看,展现形式过于单一化,很难让观赏者与展品之间产生互动,观赏者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也不再仅仅只是观赏一件设计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想要探究展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奥秘,希望能多方面的去了解一件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基于观赏者多作品的渴求,博物馆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借助新媒体技术打破传统意义上只是单一展现作品的形式,利用科学的形式更好地展现作品本身的同时,传播文化艺术,为了让观赏者更好地去体验并参与到其中,传统博物馆在展现形式上不断发展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走向虚拟化的形式,通过虚拟增强现实的技术手段更好地让观赏者与作品产生互动,有效地参与到展览的环境中,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达到观赏、体验、传播的效果,为了适应这样文化形式的传播,满足社会文化的发展,大众对文化展示多元化的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与网络虚拟博物馆成为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博物馆构建模式,使观赏者在参观展品中有更好的交互体验,这也使得传统博物馆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转型发展。
纺织与印染技术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代人为了适应天气的变化,就已经学会要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同时制造简单的纺织和印染工具,直到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某些生活用品或艺术制品等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纺织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智能,但是很多原始的纺织技术是现代科技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我们必须在借助新技术的同时保存、传承老一辈的技艺,于是为了让传统纺织技术得以更好地传承,我们就要在新的环境中找到突破,利用虚拟现实的技术使纺织和印染技术得以更好地延续。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虚拟纺织博物馆不会受到空间和地点的限制,而展品也不再是单一的、静止的展示,在展示实体展品的时候利用数字网络与计算机使现实的物体变得虚拟化,让观赏者在现实与虚拟的环境中与作品更好地产生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打破传统意义上博物馆在展览展品是实体物品不能被触碰的限制,利用交互式的形式更好地让观赏者体验到作品,以更加轻松、直观的方式了解作品。
现在大多数博物馆在服务设计上都借助于移动设备为平台,同时配合多媒体的展示手段和虚拟技术的交互设计,为大众提供更完善更理想的参与空间和环境,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展现其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加强大众的参与度以及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意识。博物馆本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空间,每个展览的展品在文字、图像以及声音等元素的构建中,组成了丰富的信息以传递给大众,新兴的技术手段给实体物品提供了合适的技术,辅以相应的交互设计,使得展品有了更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现,在有形的空间里使大众与作品本身有了无形的连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观赏者观赏时的感受和体验。
交互展示设计作为虚拟博物馆展示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根据大众的需求提供更好地服务,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的。在虚拟博物馆发展的初期,只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或数字网络,在在显示器上借助二维动画进行展示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展现手法也变得多样化,网络动画技术也为虚拟博物馆展示带来了新的呈现效果,通过动画的表现将实体物品更加真实的展现出来,同时增强了虚拟博物馆展示的娱乐性,使大众有了新的体验,对展品有了一定的好奇感,也将静止的展品变得有了生命力,动静结合的展现给观赏者,通过使用这些技术手段更好地把纺织技术呈现在大众面前,更加直接的感受传统技艺,从而使纺织在技术的推进下更好地繁衍生息。
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的世界建立在真实的世界中并进行互动的,其中最显著的两大特点是虚实结合与沉浸交互。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展示设计的形式上应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展示,改变传统的观赏形式更加具有视觉效果,在体验的过程中尝试到一种新的审美形式,并充分调动大众的感官去体验,促使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的积极性、沉浸感和兴趣度,借助交互性展示设计的展现手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审美上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层次,而是一个立体感官的构建,使得设计者有了更多的创造力,观赏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与人之间、物与人之间更好地融合与交流。虚拟现实技术虽然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创造的,但它仍旧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这种形式的表达更加注重体验者在虚拟空间中身临其境的感受,让观赏者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颠覆与传统的展现形式,给大众更多交流与想象的空间,同时也能更好地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以往的展示只是展品本身放在某一位置上展现给大众去欣赏,文字、图片等辅的展示也只是片面的介绍作品,无法让大众对展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现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平面空间的限制,使观赏者与展品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效的节约了成本还能使观赏者更快捷、真实的了解作品的信息等。
在博物馆展示中,展览的内容展示出来通常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静态模型等,现在还会融入三维动画、立体投影、虚拟显示、互动装置等数字化的技术手段,让观赏者沉浸在多元化的展示效果中,让观赏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性的感受与参与并获取知识,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具有传播信息量大、真实性和交互性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大众的兴趣,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不仅能改变博物馆在展现上的变革,从而更好地达到本质上想要传达给大众的信息传播与推广,使观赏者在体验的同时更好的获取知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具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再是被动的去参观,从而带给观赏者更多的娱乐性和学习性。传统形式上在展示纺织展品或工具上,只是单纯的把要展示的物品放在某一空间向观赏者展示,而且由于很多展品过于陈旧或在一定程度上被损坏,博物馆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使得观赏者不能直接去接触这些展品,所以在参观过程中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去融入其中,在虚拟博物馆互动展示的帮助下,完全打破了观赏者被限制的可能性,把实际物体结合数字化的技术,虚拟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虚拟的环境中更好地沉浸在作品中,提升了观赏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技术越来越多的在博物馆展示中被使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例如,当观赏者在博物馆展览中参观某一件纺织物品时,过去都只是单纯的用眼睛去看,听导游或看文字的讲解,简单、片面的了解展品,而现在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展示下,把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原本展示的物品还是可以进行展示,但同时创建一个虚拟的环境让观赏者参与其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更好地与展品产生互动,参与者可以借助虚拟的技术亲自去体验纺织的过程,充分的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性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参与的乐趣。针对纺织工具或物品的特性,加以一定的想象与设计,通过虚拟的情节真是的还原,把思想的主动权交给观赏者去体验,给他们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仅是外在的感受同时也注重内在的感受,使大众发自内心的去认识纺织技术的历史,更好地传承纺织和印染技术,传播文化、学习知识,更好地将传统延续。那么,如何使观赏者更好地提升参与度和体验感,在虚拟展示设计中更好地呈现效果,在对展品进行展示时界面的功能性是为了更好地给观赏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观赏者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浏览,感受在虚拟的空闲下真实的体验感,沉浸式的体验让大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强烈的感受展品,展品变得有生命力,不是单纯的放置在大众面前,而是更具情感性、审美性、交流性,同时观赏者在很多方面得到满足,再配合文字、图片、声音的展示,让参与者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便捷、高效、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这也是虚拟博物馆在交互性上很重要的体现,使观赏者通过全身器官的感受更加全身心的体验并参与到其中,全方面、多感官的去接受信息,更好地了解展品的背景与内涵。
虚拟纺织博物馆作为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开创了全新的发展,交互展示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不容小觑。如何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交互性能更好地突破、创新,在展示展品的形式上有更多样化的创造,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与探索的,利用先进的科技,突破传统的形式,让纺织技术的价值得以更好地完善、传播,使历史的文化产物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现如今,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博物馆在展现的形式上越来越趋向于虚拟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有效的增强了互联网信息的流量,这也促进了博物馆将所展示的展品信息资源化,得以更好的传播与推广,日益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为虚拟纺织博物馆在展示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博物馆都将这种高新技术引进到日常工作和展示展品中,系统地将其文物资料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整理。
多媒体交互技术应用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仍需要我们不断探讨与提升的,以往在设计的观念中有些新技术的不适应,可能会在实际操作和设计时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过分强调这个多媒体交互技术,而使展示内容太过空泛;使用多媒体交互技术与展出效率不成正比;科学技术的呈现方式与观众需求不相符的问题等等。因此,日后运用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时,将更加注重解决如何展示设计与展示内容更好地结合,交互技术如何与传统展示方式很好结合的问题上,逐步建立使用技术作为承载创意表现基础的观念,依据多媒体交互技术,结合展出方的特点和所要展出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多媒体交互技术和交互设计的趣味性,提高观众的可参与度,将会极大地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
加入交互性的展示设计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可以更好地调动观赏者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高他们在参观展品的过程中的兴趣,这也意味着观赏者并不是被动的参观,而是主动的体验并参与到展示的内容当中,改变的传统观赏者只能被动的参观,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更加主动的与展品进行接触与互动,产生一定的交流,这一技术在日后的发展中有着可观的前景,给传统博物馆带来新的展现形式的同时更好地传播纺织技术与传统文化,让两者更好地相互融合,并带来更大的价值体现与发展。(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1] 《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魏长增,傅兴。北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3] 《交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在科普展览中的应用》关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4] 《交互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陈碧如。第三届交互设计国际会议论文。
视觉与听觉是观者感知展示活动最直接、最传统的感知方式,如何利用视觉感知达到一种全新的观者交互体验式设计。博物馆的展示中通常都是有一个主题,设计者可以通过利用视觉元素:点、线、面、色彩、形态元素的组合设计使画面由静变动,由平面变为立体,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来帮助,促进视觉信息的传达。强烈的色彩或者图像远比文字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同时可以直接给观者一个心理体验环境的设置。帮助进行展示主题的刻画,同时可以为观者呈现一个很好的预期感知。例如,TimBurton2010年在澳大利亚移动影像中心的个展。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气球展示,蝙蝠侠中的超炫豪车都从视觉上给观者一个直观展示,将他的风格、他的代表成就直接展现在观者面前。进入到展厅后,满场的影视作品背景音乐时刻带领观者回到那些经典的作品中。声音原本就是一种语言,在交互体验设计中,听觉语言是与视觉画面配合的主要元素,在渲染展品气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观者对声音的记忆有着不同的效果,有效与展示空间融合的声音可以增强展示空间的趣味与记忆。熟悉的旋律与观者的记忆可以更好地将其带入到一种情绪,提高其接受信息的准确度与舒适性。
在营造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空间也需要注意整个展示空间的意境营造。相互渗透和融通的展示效果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产生有益的空间形式与有意境的展示。将展示的藏品设定一个情景,设计一个主题,让观者行走在一部小说,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中。在众多的博物馆中,都存在着意境创造的概念与案例。仍然以TimBurton个展为案例,整个个展分为4个主题:其一,如何开始。其二,漫画,平面类作品。其三,影视剧造型设定,服装设定,人物设定展示。其四,最新的电影作品宣传。每一个区域的灯光,声音,展示方式都不相同。第一部分主要以画稿为主要展示方式,以他个人成长时间为主线,记录其成长过程并叙述出来。略微昏黄的灯光,舒缓的音乐,仿佛观者就在那个古旧的年代,去体验一个少年的光怪琉璃的创造,体验家庭对其的重要影响,去感知为何幽默的恐怖成为他的风格。当进入最精彩的第三部分,大量的经典电影,如《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的服装,蝙蝠侠的服装,《僵尸新娘》原型等立体、多形式的展示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如同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将观者围绕在其中,近距离的感受,熟悉的情节都为观者塑造了一个个独立又交融的展示空间。
心理学家巴巴拉弗里德里克森认为,由美感、乐趣所形成的正面情感可以拓宽人们的思想,鼓励人们发现思想或行为方面的新线索。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知识,传递文化。其实就是民众学习的一个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快乐的情感可以更有效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舒适、快乐的情感可以使观者形成一个长期的记忆,并成为一个话题。本文提到的TimBurton的个展,在展示案例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并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其中有一个设计细节是所有观者不能忘怀的体验。在展厅中,设计者设计了一条隧道,色调采用的是TimBurton风格的紫色,隧道直通儿童体验区,在隧道的墙上描绘着TimBurton的所有经典形象并配有大量荧光色,绘画配合着观者的年龄层,有不同的高度,并且在主要角色上有一个独眼放大镜的设计,即观者可以靠近通过单眼看到另外一幅画作。参观展览的观者不论年龄都非常愉快的寻找着全新的体验,仿佛置身回到寻宝游戏中。寻找的趣味使每个观者都心情愉悦,充满了儿时游戏的回忆,在这个最后通往儿童体验区的隧道中,又重新回忆展览第一部分中,TimBurton少年时期那离奇、独特的创意构思。前后遥相呼应,将整个展览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
遗址博物馆是建立在遗址之上或遗址区范围内的,以保护遗址、研究遗址和展示遗址为其主要任务的博物馆。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在空间上属于遗址保护区建馆的模式,内容上以展示上京城遗址为主,同时将渤海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贯穿于展馆之中。作为唐代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在唐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展示设计需要在满足博物馆信息传达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观众的参与度,挖掘地域形式语言,展现渤海国灿烂的海东文明。
渤海国是唐朝册封的中国东北地区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结合靺鞨诸部及其他各民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建于公元698年,亡于公元926年,历经229年,更迭15世王。公元755年,渤海国三世王大钦茂自中京迁至上京为国都达160余年,创造了“海东盛国”的灿烂文明。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境内,为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渤海国古遗址,遗存包括内、外城墙和宫城三部分,王城整体形制模仿唐长安城。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1943平方米,主要展示渤海国的历史、经济、文化和上京城遗址,承担着对渤海国出土文物保护、研究、传播教育和展览的功能。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在科学内容研究基础上有特色的艺术创作活动,它既要符合一般的艺术创作规律,又要符合博物馆展示的特殊规律。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展示设计首先以史实为依据,以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托。陈列内容及形式以遵从科学性为前提,无论是内部空间的装饰纹样,还是场景复原等艺术形象的再创造,都不能违背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所提供的科学信息。其次,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遵循合理的空间尺度,突出展示与观众的互动性。再次,挖掘地域语言,体现上京城地方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达到展陈内容与展示形式的统一。
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主要包含展示空间和其他附属空间。展示空间以序厅为中心,将展示渤海国历史、上京城遗址、渤海国文化和经济的展陈空间分列序厅两侧。布局方式采用“走道式”,总展线米。由于序厅位于两个展厅中间,为避免展示过程中断和参观流线的交叉,在大厅中多功能厅墙体前设影壁墙,与多功能厅墙体形成通道,使观众从第一展厅出来后通过序厅中的通道直接到达第二展厅。这样就将陈列布局和展厅的流线组织进行了统一设计,既回避了建筑空间的不足,又保证了线性参观流线的通畅和连贯。
为避免直白的叙事性展示方式,合理布置展示节奏,在整个参观路线中均匀布置能够调动观众情绪的亮点,如第一展区中设置“朝唐纳贡,渤海中兴”的场景复原。第二展区中有结合数字设备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的上京城遗址复原模型以及渤海国王子归国的主题半景画等,增加了参观过程中的直观性与趣味性。通过有效合理的组织路线使展厅形成连续统一的展陈空间。
在方案整体思路确定后,为进一步阐释设计主旨,研究上京城遗址博物馆的特殊属性,分别在不同层面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化处理,以便更深层次诠释展示主题,完善设计方案。
展示空间意象通过实物、道具、材料、影像、肌理等一系列传播要素,对展示空间主题进行有意识的构建、强化与渲染。空间意象的真实来源于对遗址本来的面貌、历史环境的深入认识,立足于对确凿的历史事实、文化个性的真实汲取。其目的在于恰如其分地烘托展示气氛,在人与展示空间中搭建内在联系的关系场。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在空间意象上着重体现历史感的营造,针对该馆非遗址实物的展示,需要有意创造与渤海国有情感联系的意象性空间,有助于拉近参观者与历史的距离。
序厅是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起到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需要调动各意象元素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将观众迅速拉进渤海国的历史氛围中。渤海国与唐朝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水路,东渡日本也依赖航行,水陆交通在渤海国的对外交往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序厅正中复原波涛中行驶的渤海船只,表现海东盛国渤海远航朝唐的历史画面。船后设置大型影壁墙,墙面采用遗址中散落的砖瓦堆砌而成,形成特殊的历史肌理,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砖瓦而获得直接的历史信息。影壁墙上镶嵌唐都长安城浅浮雕,既说明渤海国是唐在东北的属国,也暗含了上京城仿唐都长安建设的意义。影壁墙画面以唐文宗在致大彝震敕文书中,盛赞渤海“遵礼仪而封部和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等句为画面题记。这样,通过“象”的创造与“意”的建构,向观者更好地传递博物馆空间主题的内容与信息。
遗址博物馆的特殊性在于需要展示历史原貌,但古代渤海国的视觉图像保存并不完整,已经没有办法得到特别准确的资料,给展示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展示设计的表达上,主观上不臆造历史片段,力求传递正确的历史信息,保证信息的科学性和文脉的延续性,反映历史真正的文化内涵。如在渤海国十五王的展示过程中并未采用原老馆中后人刻画的形象,而是在玄武岩制成的石碑上刻录以唐楷写就的渤海诸王世系表(渤海国没有本民族自创的文字,而是通用汉字)。同样,在渤海国族属的部分中,渤海国姓氏墙中主要姓氏都以出土的文字瓦中的文字展示,保证展示信息的真实性。
采用地域性设计手法,将地域性元素与展示设计结合,丰富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形式,加强展示形式与遗址的内在联系。渤海国考古发掘显示上京城的城市建设、建筑形制及建筑构件装饰风格等都受唐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材料选择上,展陈空间使用了上京城遗址中使用较多的玄武岩、土坯、木材等天然材料。展馆中将当地盛产的玄武岩石材大量应用在主要墙面、地面及雕刻构件上,与遗址产生直观的联系。序厅夹道两侧的墙体采用堆砌成的土坯墙面,增强墙面肌理和视觉震撼力的同时与遗址中城门夹道的土坯墙面形成历史的对话关系。艺术造型的处理上,把遗址的地域性符号表现在展陈环境中,保持渤海国遗风。如将序厅地面用渤海花纹方砖做铺装收边,两个承重柱做唐柱式处理,柱础采用玄武岩并与遗址中处理的方式相同,不做刻意雕刻修饰,循石而凿,柱础风格雄浑、粗犷。
遗址博物馆中的展品普遍观赏性较差,需要改变传统博物馆中实物加图版的单向型展示方式,在展示过程中运用数字技术来弥补缺陷,增强展览的互动性、多维性和体验感,力求将专业性、学术性与观赏性、趣味性紧密结合。在展线各环节设计一至二个亮点,营造气氛,以多元化的展陈手法全方位展示渤海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
渤海国上京城“三朝”制的展示即采用三维投影互动沙盘模型,将互动投影的三维数字技术与传统的物理沙盘模型进行无缝结合。依据渤海上京遗址宫城与皇城平面图制作传统模型,观众可通过看台上的电脑设备与沙盘互动,利用虚拟三维图像技术可以在沙盘上切换渤海宫城南门与丁字街广场、1号殿、2号殿。同时大屏幕投影会分别将举行外朝、中朝、内朝的盛况在对面的屏幕展现出来。参观者可以最快速地获取生动逼真的动态信息。在展示渤海国墓葬的内容上,由于考古发掘的墓葬较多、较分散,如果采用传统展板的形式占用面积较大,且展示内容枯燥,展示方式平淡。因此采用3D影像技术,将投影打到地面突起的台基上,地面上设置感应装置对应渤海国早、中、晚期墓葬形式,投影会随着观众的脚步切换内容,增强了观众的临场感。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渤海国存在与发展最直接、最客观的真实写照,它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在尊重历史价值与实现现代展示手段等方面做出了大胆探索。博物馆作为渤海国尤其是上京城的传播媒介,在展示东北地区渤海文化与唐文化的历史渊源,挖掘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研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张男.遗址博物馆建筑研究——“区外”模式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初探[D].天津大学,2004:9—30.
[2]梁乔,梁华.遗址博物馆——遗址展示空间意象创造[J].四川建筑,2001(5).
[3]谭红毅,董智.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建筑遗址保护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8(10).
[4]鞠叶辛,梅洪元,马维娜.寓历史于当下,融深思于淡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方案设计[J].建筑实践,2010(3).
引言一、研究背景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fn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并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从近代博物馆出现到当今现代博物馆,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变化发展,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存在,充分发挥了收藏、研究、教育二大功能。基十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的收藏和保存,博物馆通过专家学者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一方面揭示了藏品中蕴藏的关十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内涵,发现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构成重要的科研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在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博物馆充分利用藏品和相关科研成果信息,设计、举办各种陈列展览并对社会公众开放,通过运用大量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多感官、多渠道地向观众传播各类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信息,使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观众在参观学习和增长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精神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博物馆发挥了独特的公众教育与服务功能,这不仅是有它别十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标志所在,更体现了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数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新类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关十数字博物馆的概念、规则等问题,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与定义方式。笔者比较同意的一个说法是: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实体藏品的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实现藏品的永久保存,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多种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博物馆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构造出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为文化遗产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保存、管理和传播手段。2数字博物馆最早出现十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欧洲一些信息科技大国与重视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以及亚洲的口本都陆续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展工作,这些发达国家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来推动文化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和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纷纷兴起。尽管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可以说得上是举世瞩目。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数字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创新工程。它改变了以往藏品资源存储、加工、管理及使用的传统方式,成为以数字化手段收集、保护、展示各种重要文物、标本的重要“场所”,是全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教育基地。数字博物馆在教育与服务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它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使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发扬光大。同时,它以自身的开放性,为科学成果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本文针对数字博物馆展示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论述博物馆展示的形成与发展状况,介绍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展示的相关概念和要素,阐述实体博物馆陈列展示内容设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的展示特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比较,进}fn对比、探析出数字化展示的内容设计与实物性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的差异所在。
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数字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提供必要、有价值的参考,使专业设计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数字博物馆在展示的内容设计方面与实体博物馆的相异之处,突出数字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fn实施有效设计创作,进}fn使数字博物馆展示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更好地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充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同时,本研究也为数字博物馆在展示内容设计方面更深层次的研究初步奠定基础,以促进其相关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推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三、文献综述近些年有关数字博物馆展示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数字化展示相关技术的探讨,目_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吴伟波、曹文君在《对十数字化博物馆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专门介绍了多媒体数字化文物展示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和动画处理技术,同时,对数字博物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展示页面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荣国栋、孟祥旭((Inspeck3D-DF二维扫描仪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一文简要介绍了二维扫描技术和Inspeck3D-DF二维扫描仪的性能参数,并以文物红陶的制作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Inspeck3D-DF建造文物模型。李振波、孟祥旭等《复杂虚拟场景构造及交互漫游实现研究》一文针对数字博物馆虚拟漫游的需要,根据虚拟现实中复杂虚拟场景漫游的特点,探讨了复杂虚拟场景构建及进行多通道交互漫游的若干技术问题,结合数字博物馆的实践,给出了虚拟场景的构造过程,并通过立体显示等多通道交互技术实现了复杂场景的虚拟漫游。
虚拟现实技术这一名词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gon・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90年代初逐渐为各界所关注,并且在商业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感知、用户界面、后台软件和硬件四个方面。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随着计算机图形设计、计算机系统工程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引起我国各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也都在进行虚拟现实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搜索信息的方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了。各种学术资料、文物资料都开始以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存储和查阅。虚拟现实技术在现在的网络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著名的谷歌街拍是现今网络虚拟现实电子地图的代表作。作为文物这样的珍贵和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物品,如果采用三维的方式进行,参观展品的人员可以选择通过web三维将各种各样的珍贵藏品展现在眼前,获得与真实藏品相似的体会,从而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避免长时间展出对珍贵藏品可能存在的损害。
目前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网站对馆内藏品的介绍是传统的文字与图片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对文物藏品选取一个最佳角度进行拍摄,在通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处理后,上传到网站。用户在浏览网站过程中需要下载相应的浏览专用插件,同时由于建模渲染三维模型数据量大,导致网上浏览速度较慢。对于开发单位而言,三维模型制作过程复杂使得制作周期较长,前期的投入大,网站建设的技术壁垒很高。目前不适合在网络上广泛的推广。
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藏品web三维展示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示功能设计、展品图像采集、展品图像处理、flash展示界面制作、flash脚本添加和功能测试完善。为了便于浏览藏品,提高展示文件浏览速度。藏品展示文件都被开发成为独立的flash文件,方便在web页面中调用。
功能设计是三维设计展示制作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对不同的藏品的展示需求,从而制作不同功能三维展示的系统。
拍摄后后对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处理,采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大小、色彩进行处理。
对于界面设计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界面的艺术性,可以根据展品的特点,设计符合展品的风格的使用界面。
将现有的素材在flash软件平台中进行合成,并使用Actionscript实现重要的设计功能。Flash三维展示功能实现是基于动画原理,通过24张素材图像的连续播放,产生动态的效果。然后通过鼠标的控制图片帧数进行播放控制。如果要加入音频、文字注解时在关键帧中加入所需的Actionscript脚本。例如在陶罐的三维展示制作中实现基本的前进功能,需要在每帧中加入Actionscript语言 on (release){ gotoAndStop(下一帧);} 再在播放按钮上进行调用。
博物馆数字化设计是随着我国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指的是将各项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品和文物的展示和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观众的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进行刺激,来实现交互式的艺术展示,从而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赏感受。观众可以按照自身的喜好对参观物品和线路进行自主选择。以交互式的展览方式,在获得展示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高观众的主动探索意识和展品情趣。数字化的博物馆设计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技术多维性、设计动态性和内容交互性。
博物馆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参观者提供与文物展品相关的信息,符合逻辑地、安全地、有目的性地设计与规划不同艺术形式、声音、色彩、图形和类别的展品和文物,从而提高博物馆整体设计的人性化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数字化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符合博物馆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的设计技术[1]。博物馆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指的是通过计算机对博物馆实体展品与有关信息实施信息化处理,参观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喜好和需要,在信息展示空间中自主选择参观的内容和方法,从而直接获得展品的相关信息,也就是展品的增强展示。这一博物馆设计方法打破了常规博物馆设计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突破了仅仅能够通过单一途径展示的限制,扩展和延伸了展品的展示途径,实现了展示方式的扩展和升华。数字化展示技术和方式与常规的展示方法相比,在参观者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方面优势十分明显,能够实时传递展示信息,提高展品文物的再生文化价值[2]。
根据博物馆展品空间展示灵活性不足,以及博物馆虚拟展示空间缺乏情感性等特征,部分博物馆设计人员提出了扩增博物馆实体空间的概念,也就是将博物馆实体展示空间与虚拟展示空间相结合,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与混合现实技术,刺激参观者在实体展品参观过程中的感受,拓展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为参观者提供全面的展品信息。例如,在博物馆实体展示区域,通过定位系统帮助参观者进入虚拟空间,而观众在虚拟空间中所获得的展品信息是其在实体空间中所不等获得的,观众还能够按照自身的喜好对所参观的信息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充分体现出数字化展品的文化再生价值,提高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的互动性,增强展品的信息传递能力,保证所有观众都充分获得展品所传递的个性化信息[3]。
利用各项数字化的博物馆设计技术,能够在充分展示展品和文物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性的客户展示服务系统,为参观者提供自动导览服务,充分发挥出其空间引导功能。在博物馆设计中应用数字化智能技术,能够将传统共性为主的展品展示方法转变为以个体为主的个性化展品展示方法。在博物馆实体展示过程中,观众需要按照设计好的途径逐一参观,所有观众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因而主动性和灵活性较差,严重削弱了展品的个体性和人性化特征,因此,在博物馆的现代化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理想式引导”的设计方式,例如,在博物馆展示中应用超音频定位系统,参观者能够在参观名画的同时,通过该系统获得展品相关的知识,充分激发参观者的观赏兴趣,并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4]。
数字化的虚拟博物馆展览指的是通过数字技术,集中压缩、采集和处理展示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产生虚拟展示空间,使参观者能够在不真实接触展品的基础上,在虚拟展示空间内进行参观并获得展品相关知识,其主要载体为数字展品。利用数字展示技术进行数字展品的信息传播、展示、研究等服务功能,为参观者提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数字化展示服务。准确性、扩展性、交互性和趣味性是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主要特征。交互是数字化展览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践不仅能够为参观者提供展品的展示空间,而且能够在虚拟的博物馆中与参观者进行虚拟互动,帮助其选择所需的展品,参与展品展示活动,制定参观的具体路线,并能够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由此可见,参观者在虚拟博物馆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5]。
与传统的博物馆相比,虚拟博物馆在设计方法、环境空间和设计理念等方面也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和特征。虚拟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合了各项现代化技术,有助于充分激发观众的感官活动,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观感表现力、感染力。对于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于,展示过程中参观者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及其参观感受和信息接受方式。数字化展示的虚拟博物馆通常可分为交互式数字化展示设计、个性化数字化展示设计以及被动式数字化展示设计等三种形式,在虚拟博物馆的展示过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有助于提高参观活动的快捷性和方便性,实现了展示途径的数字化发展,并有助于增强展示的实时性。虚拟现实技术和激光全息成像技术是数字化展示的主要技术类型。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充分显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因而有助于博物馆设计和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宗旸.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应用[J].大中文艺,2012(1):263-264.
[2]卢威,曾定浩,陈继明,等.虚拟博物馆系统构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7):244-247.
[3]周前祥,姜世忠,姜国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计算机仿线.
博物馆不仅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也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而博物馆进行陈列展览对传播优秀文化更是有着极大帮助。但是,在实际的陈列展览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基于此,本文就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能有一定的帮助。
去过博物馆的朋友应该都深有体会,每当我们去博物馆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大的收获,总会拍很多照片带回来,或用于和亲人朋友一起分享,或用于研究和学习,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为什么我们每一次都能够满载而归而且留下很多照片等极具纪念意义的东西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博物馆陈列的东西都是我们平时很难见到更别说亲自接触到的东西,直白的说,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展览品都是一些精髓中的精髓,看了总会让人耳目一新,大饱眼福。一般而言,博物馆用于陈列展览的展览品都是博物馆内最具特色、极具代表性、具有高度参观价值的物品。
1.博物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给社会各界观众,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文化的作用。
2.博物馆对外展示自我工作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些展览品都凝聚了博物馆人员诸多的心血和努力才能够被展示在大家面前供我们参观。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并不是简单的将博物馆内的物品罗列在展览区内供公众参观和欣赏,相反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且综合的工作,在正式陈列展览之前,博物馆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具体、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对展品的选择、摆放以及展览环境的布局等因素都要进行一一斟酌,即充分考虑到陈列展览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当然管理人员还要充分考虑整个展览过程中的经费花费、安全保障以及展览品的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陈列展览工作的核心在于将原本就极具参观价值的展览品以一种更具艺术的方式展示出来,带给观众更多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享受,真正意义上带给公众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较之前的展览水平,我们的展览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待做出进一步的提升和改善。具体而言,我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在对展览品的布局和设计上还是拘泥于一些过时的陈列方式,很难吸引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当前博物馆陈列展览严重的与展览品的文化内涵脱节的问题,这完全与博物馆的理念和其核心价值相背离,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伴随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博物馆发展往往有紧密的关系,在近十年里,喷涌出现的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的融入,让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水平得到飞跃的进步和提升,博物馆不再单一地物品展柜内摆放。在声光电等多媒体辅助下,传达出更多资讯和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往往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设备,亦陆续出现较为被动的问题――设备维护。这一现实问题无疑给博物馆造成一定压力以及影响正常运作。在当代艺术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博物馆策划人员和艺术家都注意到一点,与人为本的原则,如何与人互动,如何将展区、展品主观灌输、呈现给人,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和博物馆展示的新方向。
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其实上是对于博物馆人文观念的一种延续,通过制造一种“体验”空间以传达观念内涵、历史信息、文物信息。这种展示与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展览和艺术活动相似,以博物馆为平台,传递人文精神的一种机构,它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的再次组合。博物馆的展示主要是通过空间的组合而进行的。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是通过空间进行的。顺序是博物馆陈列展示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摆放物品的顺序时,可以介入设计师的观念。结合着人的体验,以人为本,对于博物馆中物品的顺序进行再次排列,人们走在其中,从前往后就会有一种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会很清晰地感受到设计师的思路。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于陈列展示中的科技因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展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展示的过程中,将各方面因素能够很好地统一和融合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于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设计师、艺术家和策划者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思路上还要不断地创新。
博物馆陈列的展览品本身就带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在这些展览品的设计和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到注入更多的艺术气息,不断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的理念创新,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其布局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做到充分考虑展品与展厅在形式和空间上的有机统一,同时兼顾展品的色彩和周围环境光线的明暗对比,尽可能创造出一种安谧、温馨的氛围。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观赏品位和对于生活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一种时尚、大器、华丽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设计和管理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人们的这一心理变化入手,尽可能通过凭借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的引入为展览增添一份时尚、奢华的感觉,如:可以将一个静止的文物通过某些手段让其处于有规律的运动过程当中,即可以消除观众的视觉疲劳,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艺术学科,而是一种包括了很多先进科学技术在内的综合学科,是一种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学科。设计师要在整个的设计中贯穿自己的设计思路,就需要对于各种学科进行各方面综合的应用。
首先,设计师要想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中营造出一定主观的空间效果,必须依靠比较科学的设计。只要科学的设计,才能在博物馆的各个细节处,把设计师的思路贯穿其中,才能很好地表达设计师想要的效果。离开了理性科学的设计,任何比较优美的形式也难以表达设计师的思路和意图。
其次,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中还要结合其他的学科。要想在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将设计师的观念很好地表达出来,必须对于人物的心理以及设计美学等各方面知识都有广泛的涉猎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设计师的意图很好地表达出来。最后,只有把科学的设计和各种艺术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对于博物馆陈列展示的创新。只有科学的设计,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就会缺少很多美感,也就很难吸引到观众。而只讲求美感,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又缺乏比较理性的指导,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将科学的设计和各种艺术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很好地展现博物馆,从而也能够展现设计师的主观意图。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生活的各方面也处于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对于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最好也能够体现出时代的内涵。要想使得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走在设计的前列就需要不断地把握时代的内涵,并在陈列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体现时代设计内涵。把握时代设计内涵也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本领。在陈列展示的过程中注入自身的观念,其中对于时代设计内涵的把握是不可缺少的。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展,相应地,对于生活方方面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和时代脱轨,就很难吸引到观众。因此,设计师在进行陈列展示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时代设计内涵,并将具有时代感融入到自己的观念之中。
综上所述,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一个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对我国文化的全方面发展将有极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进行,并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解决,以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带来帮助,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